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无为,世人多有误读,以为就是啥都不做,错矣。今天讲课讲到无为,不能再以讹传讹,遂将无为解读一二,以正视听,也就教于方家。
老子之无为,实为方式,而非目的,其目的,实质是"无不为",即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其理论基础,依然是扎根于无,然后无中生有。一些人认为无为就是啥都不做,啥结果都没有,是错的。
老子之无为,有两个层面,一是少为甚至不为,而达到有为之目的;二是依道的规律而为,而达到有为之目的。
第一层,少为甚至不为,就可抵有为之彼岸。文帝修台,需花费百金而废之,少为不为也,与民休息,国力自肥。今之奇闻,黑龙江省,疫情早过,又盖方舱,GDP也,多为强为,为谋升也,不顾民计。以前的小麦,亩产400多斤,全施农肥。而今之小麦,亩产一千余斤,全施化肥,再兼农药除虫,产量虽增,但危害亦大:而今医院药店遍地,高血压等现代病丛生,多为强为之害也。干部履新,新官上任,三把烈火,多是多为强为之属,下场多不妙。其实,百姓自知如何趋利避害,人潮涌动之处,自然形成市集,无为而有为也;多地政府偏逆道而为,专划区域,盖好市场,偏偏人可罗雀,无疾而终也,多为强为,其害如此。
第二层,依道之规律而为,达有为之彼岸。道之规律,首在于无,然后无中生有。一新建单位,欲规划门前草坪与道路,则置一片空白软地于前,数月之后,地上自然踏成的大路,则修大道,踏成的小路,则修小道,余则修草坪。妙矣哉!由无生有,自然而然,各得其所矣,道矣哉!某市欲评文明,要求所有店铺之标牌,均使用同一种颜色与字体,悬挂于同一高度,打眼一看,千篇一律,如入鬼市,逆道而为也。农民收了庄稼,将麦秆之类,一火烧之,既造钾肥,又烧虫卵,还绝草籽,专家告曰,影响环境,需秸秆还田,深耕掩埋。次年,麦无根可扎,草弥漫而夺苗,专家不说话了。逆规律而为,不如不为,专家之流,又懂个啥。现代之年轻人,或在大企业上班,不得不半夜加班,或偷闲在家者,夜夜游戏度日,殊不知夜晚乃身体排毒调养之最佳时间,你不休息,让内脏连轴转,于是很多年轻人多现代病矣,不顾规律而行也。
年岁渐长,渐觉老庄之妙。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家理论,合于此未必合于彼,各有长短也。望诸学子辩证吸收,不可偏执。
世宏23年8月于烟云斋
孟云飞书法 无执无失
附:老子四章老子 〔先秦〕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