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改革实施两年以来,教培行业天翻地覆。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危如累卵的教培人更是感觉仿佛末日来临。那么,教培江湖将会随着办法的出台,而覆灭吗?
一、如何看处罚办法的法律地位?
我国的法律位阶是:最高层次是“宪法”,其次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再其次是由地方省级人大常委会和设区市以上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最后就是政府规章,包括国务院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省级政府、设区市政府和自治州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其法律效力位阶处于最低一级。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就是教育部制定的部门规章,就是法律。
二、怎样的教培才是合法的?
这个处罚办法的出台,是不是为了清零或者取缔学科类教培?从办法具体内容看,当然不是。但是怎么样的教培才是合法的?我们来看一看。
1.“证照”齐全
“证”是指办学许可证,是民办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资格的证明;“照”是各机构须持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且证照都在有效期内。
2.人员持证
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
3.时间合规
“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工作日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
其他当然还有一些包括收费方面的规定,各地不同。比如资金监管,有的地方是不用的。又比如收费标准规范,也无法完全统一。
三、合规的教培机构还能办得下去吗?
应该说,按照规定还是有一线生机,可是,要盈利、赚钱就很难很难了。毕竟谁都要养家糊口,办教培都是想赚钱的,都不是做慈善。而完全合规,就很难能够赚钱了,很难生存下去。这也是为什么业内纷纷认为这个政策是对学科类培训机构“清零”的原因。
四、教培往何处去?
双减两年来,其实现在已经基本尘埃落定,从业人员大多都已经做出了相应的选择。
1.AI智能学习室等各类学习室兴起
目前来看这个是合理合规的。也不需要太多的许可,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特别是AI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引入,比如科大讯飞之类头部高科技企业的介入,应该效果是不错的,很有市场前景。这也符合时代智能化的时代潮流。同时相信各种AI智能学习机将越来越多的走入家庭,成为孩子学习的助手。
2.学科转型
既然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好办,就只能转为非学科类,在艺术类、体育类和科学素养类培训中去分蛋糕。毕竟对全面素质的培养,现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还是比较有市场前景的。
3.转为地下黑机构
毕竟竞争仍然很残酷,谁都不想被分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哪怕转入地下。所以有一部分肯定会变成黑机构,或是非法的1对1教学之类。否则也就不用出台这个处罚办法了。
不管如何,都是为了教育越来越好,为了国家越来越好。也希望从业人员都能够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转型是困难的,但树挪死人挪活,总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管如何,一切合法合规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