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您想知道中国历史上成为王者最好的教科书是哪一本?您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禁书又是哪一本吗?它为什么成为中国第一禁书?是谁把它列为本禁书的?到底怕什么呢?现在我就讲讲中国历史上的这一大怪事!《金瓶梅》可没有此殊荣,可不能和此书相提并论啊!答案很简单,此书就是《韩非子》。
我们首先说说谜底答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禁书为什么是《韩非子》这本书?期间隐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话说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一直都被贵族、士大夫阶层所垄断。于是,其中就发展出一种旨在维持和加强贵族统治的专门学问,叫做帝王术,《韩非子》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学问最好的一本书。韩非子是战国时代韩国贵族,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研究帝王术,并成为权谋的顶尖高手。秦国丞相李斯是他同学,秦始皇拜读过韩非子这方面的文章,竟然成为他的铁杆粉丝!由于权谋之术是皇室专属,谁享有帝王术谁就能够问鼎王权,成为帝王。而《韩非子》则是帝王术的必读书。所以,《韩非子》历代都禁止在社会上流传,尤其是在官场上的传播,专供皇室享用。因此,此书已经被禁两千多年。非但没有流传到民间,甚至是在官场里很难找到的禁书。谁家里藏有此书就有谋权篡位的嫌疑,查到会遭受满门抄斩的厄运。
《韩非子》用了大量篇幅论证了君王应当如何保护皇室利益、捍卫王权、依法治国、励志百官、识破奸臣、惩治奸臣、惠及民众、避免亡国、征服天下等等夙愿。可以说《韩非子》是帝王学最好的一部古代名著,其思想之深刻,取儒道之精髓,论成功之缜密,天时人心技能势位四元素,说功名之深邃,用法治之度量,阐明主之刑德,解忠奸之奇妙,识安邦之经久,等等,都是无与伦比的。这些都是社会的真实写照。相对而言,韩非子的论述给人们的更多的都是这些真相。实在是难能可贵。
《韩非子》解密了一系列帝王术心法:韩非子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极力主张,君主要想强国,就必须实行严法,一切都要以君为本,所有资源与人口都是国家机器的部件;君主的权术就是搞平衡、权谋等不可告人的诡计;君主实行法治必须重视权力、权威。
韩非子认为,国家的君王只能有一个,如有两个君王,那就会势不两立。“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所以必须消灭一个。韩非子竟然把国家视为君王的私有物,就像是君主的一具马车,成为专制思想的极端之论,反动之极,难以言表。
书中专论君王必须培养出一系列的非凡本领。要有深藏不漏、密不可测的能力,天威难测,君主的喜怒哀乐,不能被人猜到,遇事面不改色,决不表态。君王不能把权柄授权于人,否则君王就会被架空。奖权与罚权必须由君王把持,谁掌握了奖罚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权力。君王必须有这样一种本领,不自己出主意,即便有主意,也要通过别人之口去说,这样出了错别人担责。君主的所有危险都来自于身边人,除了防止臣子,还要防着自己的妻子、亲子、父母,总之他们都是可能的敌人。君主不能只听一个人意见,要听所有的人意见。只听一人,容易判断失误。韩非子非常懂得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
然后,我再说说,是谁把这本书列为本禁书的?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帝王要把《韩非子》列为禁书?主要是在提防何人?不难看出,把《韩非子》列为禁书的权力主体是历代君王,是为了防止其他人谋权篡位的。这对于君王是涉及到自己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防。主要提防的对象是有可能谋权篡位的那些人,主要包括君王的成年男性至亲,因为只有他们才是合法继承人选和受益最大的群体,还包括把持权力的重臣们,尤其是掌握兵权的首领。总之,《韩非子》之所以成为中国第一禁书,就是因为,皇帝怕人推翻他的皇位,所以把《韩非子》列为第一禁书。
这样,我们就能够很好理解为什么民间很少听说《韩非子》这本书,那是因为《韩非子》在古代是只许帝王阅读不许百官百姓阅读的禁书。所以,在古代,《韩非子》对民间的影响很小。即便在当今崇尚国学的时代,民众喜闻乐见和孜孜以求的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而很少有人深入学习《韩非子》的。
最后,我对《韩非子》的推荐内容,主要是韩非子向下解读人性本恶,直白地揭露了绝大多数人追求利益与权力、互相争斗的本性。基于欲望,人们普遍追求权力、财物、金钱、美色等利益,就必然成为人性的内核里子。从这种意义上讲,《韩非子》揭露现实人性最好的一部经典,远远超过了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老子教人向往道德境界,因此主张修道修德成为圣人的那种理想。孔子憧憬君子之仁者的理想。二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唯有韩非子是个直面人性丑恶的现实主义者。
您如果是单位的第一把手,或者先要成为第一把手,成为真正的王者吗?那您就去看看《韩非子》这本书吧!您是公务员,想在官场混的如鱼得水,不被拉下水,立于不败之地吗?那您就去看看《韩非子》这本书吧!您想创业成为不败的老板,甚至想要创业成为百年老店吗?那您也可以去看看《韩非子》这本书吧!其实,中国历史上成为王者最好的教科书就是《韩非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禁书!《金瓶梅》虽然也是禁书,但它哪里能和《韩非子》这部著作相提并论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