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开学有二十多天了,市二院青少年心理门诊陆续还有中小学生前来咨询开学焦虑症。他们没上几天学就出现各种问题,症状有轻有重,有的头疼头晕,胃肠不舒服,胸前区不适,有的甚至性情大变,心烦焦虑,情绪压抑,回避社交。
据市二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金蓉介绍,产生开学焦虑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假期生活过于松散,生物节律紊乱。孩子不愿意回到有规律和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寒假期间正逢春节,孩子经常聚餐游玩,学习松懈下来,有些学生做寒假作业非常拖延,找各种理由让自己回避现实,加上赖床、饮食不规律,给身体带来了负面影响,再加上正式开学前几天,开夜车赶作业压力很大,情绪焦虑不安。
二是有些学校一开学就要进行学科考试,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做个摸底,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计划。而部分学生一听到要考试,就不想参加,怕考得不理想丢面子,有的甚至出现一些“灾难化思维”:“自己肯定跟不上进度,要完蛋了”……还有的出现“非黑即白思维”:“如果我不能做到最好,那还不如不学”……
那么家长及学生该如何应对开学焦虑呢?金蓉提醒家长,首先要对孩子产生的上学回避行为做客观地分析,不要一遇到此类情况,就给孩子贴上“懒坏差”的标签。孩子焦虑明显时会带来一系列的躯体不适反应,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在面对开学带来的压力时启动了防御机制,是一种“附带获益”,希望自己因此不用去上学。此时,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抵触情绪,给一点调整状态的时间与空间。
其次,在假期快结束前,尽量要提前做好“收心准备”,比如家长要做出榜样,多看看书,早点休息。特别是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提前做好心理预设,毕竟绝大部分孩子还是对自己的学习有目标的。他们也知道学习虽然辛苦但还是要面对的,所以作息时间上慢慢要和上学时间的管理同步起来。
最后,如果孩子出现不肯去学校或者上学没几天又要休息的现象,家长多找找原因,教孩子一些实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做做放松训练,还有“同伴同行”等的行为干预。如果孩子持续出现心烦焦虑、情绪压抑、厌学拒学等表现,要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心理帮助,做进一步的咨询诊疗,以便孩子能更好地管理好压力,愉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所谓“万事开头难”,孩子在新学期初期感受到的压力是最大的,此时也正是需要他们鼓起信心、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抵触情绪,对他们的情绪表示认同,积极地询问、倾听、疏导。
其实,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从人一出生开始就有,而早期养育者对孩子焦虑的消化和回应,对个体处理焦虑情绪非常重要,也有利于个体内在形成足够的心理空间和精神空间,从而涵容焦虑。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