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选贫困生,辅导员让班长定,每班一个名额。我是班长,通知全员谁贫困谁写申请。一周后,我收到三份申请。平时最节省的那个人没写申请。
我说说他有多节省。
开学报到那天,他穿着一件印着某某塑料厂的半袖体恤,后面整个夏天,以及第二年的夏天他都是穿的这件儿。一开始我以为他不洗衣服,后来才知道他有一模一样的两件。
从来没见他吃过荤菜,有时候还看见他只打二两米饭,盛免费的鸡蛋汤拌饭吃,免费的鸡蛋汤里面能有多少鸡蛋,也就是有咸味罢了。
班里组织郊游,自愿原则,他从来不报名。
寒暑假大家都回家,他去勤工俭学,做家教,当网管,超市理货。
03年开始普及手机,他是班里唯一一个没有手机的人。
他如此节省,却不写申请。
我特意找到他,问他要不要申请贫困补助,他说申请也行,不申请也行。
我说有需要就争取,反正是公家的钱,又不是欠某个人的,不低人一等。
他说那就申请吧。
我说申请就赶紧写材料,家里的情况,有什么困难都写一写,材料要交上去。
他又说,要不就不申请了吧。
我急坏了,逼问他家的情况,他才简单说了下,家里只有妈妈,务农,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失踪了,爷爷奶奶责怪妈妈,和他娘俩断绝了关系。姥姥那边都很穷,自己都顾不过来,更顾不上他们。
他讲完以后还是说不申请了,他不想写。
我彻底无语了。
后来他真的没写,不过补助名额我还是给了他,我替他写了材料。
有个插曲,材料交上去以后,我没告诉他。我怕万一不成,他白期待一场。
有一天,另外一个班的班长把我约到民主湖,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班的贫困名额必须给XX。XX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个同学。
我就跟他说,肯定是了解真实情况后,公平公正地报送人名。
他突然揪住我的衣领说,知道XX家有多困难吗?这个名额如果不给他,我跟你没完。
好家伙,竟然威胁我,还动手。
看过我以前文章的朋友知道,打架这种事儿,我从小学到高中就没吃过亏,到了大学也不可能吃亏。
我先礼后兵,告诉他,我们班的事儿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也请他不要质疑给我的判断力和人品,最后警告他立刻松手。
这家伙更来劲了,揪着我的衣服往上提,他一米八,我一米七,估计他是想学动画片里演的一样把我拎起来。
我左手抓住他右小臂,大拇指在他小臂内测肘窝处用力一掐,他抡起左拳朝我面门砸来。我右手握拳,拱起中指的指节,从下往上朝他左大臂靠近手肘的位置戳去。
他啊的一声松开我,后退两步。痛苦地双手交叉揉捏着手臂。
我弓步向前跺了一脚,他下意识往后退,没站稳,闹了个屁股墩儿。
其实我没想继续攻击,只是个假动作,一是唬他一下,二是试探他的战斗意志。
他的慌乱,证明他已经丧失了战斗意志。
我跟他说,现在打架没意义,等最终结果出来,再找我麻烦也不迟。
说完我就走了,头也没回。
回宿舍的路上我才想起来,他跟XX是老乡,比我更了解XX的情况。他虽然莽撞,但他的话佐证了XX是真的困难,更加坚定了我帮助XX的决定。
后来,补助名单确认了,我才告诉XX,让他关注饭卡余额的变化。
威胁我的那家伙专程向我道了歉。
还没完…
可能有人会问,最早写申请的那三个人就没有困难吗?
我只能说,申请里写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平时过得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学校的宿舍分三个档次:
1200的四人间,整体床桌柜,上面睡觉,下面是书桌和衣柜,有独立的阳台和卫生间,还有360度旋转的吊扇;
800的七人间,上下铺,每人一个小柜子,也有独立阳台和卫生间,也有360度旋转的吊扇;
500的七人间,上下铺,四人共享一个小柜子,没有阳台,没有卫生间,没有吊扇,湿衣服挂在楼道里,厕所在楼层中间。蹲坑是条长水槽,每隔一米垒一个60厘米高的矮墙,开大就蹲在水槽边,或者骑着水槽扎马步,能看见上游投放的物体晃晃悠悠左突右撞地从眼前流过,如果感兴趣,可以分辨出上游的仁兄前一日吃得是什么饭。这个档次的宿舍着墨较多,是因为我就住在这个档次的宿舍,有深刻的了解,XX也在。
介绍宿舍,是为了下面这句话。
最早写申请的三个人,两个住在1200的宿舍,1个住在800的宿舍。
但凡家里有点钱,谁也不会为了一年几百块的差价,住在最低档的宿舍受罪。
住低档宿舍,是没办法,我没办法,我的舍友们没办法,XX更没办法。
而那些住高档宿舍的,他们有办法。
当然了,这还不是全部。
住1200宿舍的那两个,衣服鞋子永远是最时尚的,经常在校外吃火锅喝啤酒,在宿舍里打扑克都是玩真钱,他们用的手机都是大牌子最新款,他们女朋友也是美若天仙。
住800宿舍的那个,虽然没有前两个那么嚣张,但吃饭绝对不节俭,红烧肉,酱牛肉,回锅肉,盐煎肉,顿顿有肉,隔三差五还能看到他在食堂吃小炒,水煮鱼,干锅肥肠,都是他的最爱。
还有人觉得他们仨有困难吗?还有人觉得他们仨可怜吗?还有人觉得他们仨可以和XX一决高下吗?
我相信大家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不差钱的这么积极申请贫困补助,真正贫困的却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
我是这么理解的,有的人家里条件本身不错,只是把贫困补助当做一个可以占的便宜。有可能家长也支持他这么干,人家信奉的可能就是:有便宜不占是混蛋。
有的人家里条件一般,不算富也不算穷,跟富的比,差了十万八千里,跟穷的比,又到不了山穷水尽。人总是习惯向上看,总看着那些过得好的,就觉得自己可怜,有补助就试着申请,拿不到没所谓,拿到了正好改善一下生活。
大部分人,家里条件参次不齐,但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贫困,从意识上就认为贫困补助跟自己没啥关系,自己不动心思,也不关心别人申请不申请。
还有一部分人是真的贫困,越贫困就越自卑,反倒不愿把自己贫困这件事摆到明面上来,怕被同情,怕被可怜,怕被瞧不起。宁肯自己艰苦一点,也不好意思去申请。XX同学就是这一类。
现在网上很多“贫困生”叫嚣,贫困生就不能穿一千多的鞋子吗?贫困生就不能旅游吗?贫困生就不能用苹果手机吗?贫困生就不能用国外品牌的化妆品吗?
我估计,这些人要么是第一类,要么是第二类,可能第二类居多。
应该问问这些人,知道一天不吃饭是什么滋味吗?知道渴的要命的时候,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是多大的克制吗?知道内裤破洞舍不得扔,晾在阳台需要多大的勇气吗?
那些穿名牌鞋的,旅游的,用苹果手机的,用高档化妆品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贫困。
他们不知道,是他们蠢,但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那些制定标准和审核的人。
如果标准没问题,审核没问题,贫困生里不会有自以为是的蠢人。
更不会有真正的贫困生得不到救助,且投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