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态变化,就业是关键,4年大学怎么过?对策建议如下:
一、2023年,社会风气、流行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反感内卷、躺平心态流行。更多的人不再追求高薪、高收入,而是追求生活与工作平衡。大学生们不再以进入大的民营企业为荣,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民企的高度的压力,996作息制、35岁被劝退、再就业的困难。等等。
(二)追求职业的稳定大于高薪的诱惑。经过这几年,大家都有眼共睹,中年失业很难,很多高级经理人、高层管理者,一旦失业,能再次找到高薪、同级别、甚至略低一些级别的工作都几乎不可能,只能向下就业,降级就业或自主创业。许多人上个月还月薪上万,下个月就可能失业,迫于房贷、生计开滴滴谋生,这是现实,不是贩卖焦虑。而且,高薪意味着工作和生活无法平衡。所以,更多的大学生会追求稳定、安全的职业,比如考公、考编、国企等。
(三)更注重当下,活好自己的人生。生育率的降低,仅仅用生活压力大来解释是解释不通的,一些福利好的欧洲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也在下降。这是人们“注重当下”、“活好自己的人生”此类观念的影响。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自私”,不想负太多责,不想负重前行,只想自己逍遥快活。此处不批评观念,只是说出事实。
(四)今后大学毕业生毕业就失业会成为常态。今年的应届生就业情况,很多高校的工作者是知道的,媒体上也时不时地透露一些。一句话,懂的都懂。那么四年后会好转么?结论是不会,甚至会更严峻。因为,商业、外贸方面欧美的政策已经铁板钉钉,就是要搞新的同盟,不让我们与其联系、共同生存。这个态势目前还在不断加深,走向更低的低谷。
(五)人工智能、自动化已经开始替代、大量减少人工。近期的新闻,有2个发人深思:一是人工智能画图已经让许多画师失业,一些美术制作、影视动漫公司已经开始大批裁员;另一个是国内某地某养殖企业计划建设一个几十层高楼,用来做什么?养猪!而且要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所需养殖人员非常少。人工智能加自动化,只会令社会整体职位总体减少。
综上所言,新大学生面临的未来的竞争是更为激烈的,甚至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二、理、工、文科大学生避免内卷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理工文科大学生面对的内卷程度不同,避免内卷的道路是不一样的。
(一)工科生:工科的就业市场永远比文科生大,工科比文科生容易找工作是肯定的,只不过长期以来,工科生抱怨的是工作环境脏、累、差;劳动安全性不如办公室白领;劳动场所污染对人体的伤害等等。因此工科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做的是,深化专业性,学深学透,在这个行业扎根,取得高度的不可替代的能力,保证职业生涯不会被淘汰。
工科生大部分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大学四年把专业学好,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知识要了解,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主要是培养经验,后期通过跳槽来慢慢上升。一般而言,工科生只要不是偏离专业轨道,至少都能做到车间主任、班组长的中层管理岗,也有一些人能成为厂长、技术总经理级别的人物,只要有足够的专业性和耐心即可。这点是文科生不能比的。生产制造业,虽然枯燥乏味,但其职业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有保证的。如果又要职业多姿多彩、又要职业稳定,那抱歉,工科满足不了你。正如艺术科从业人员的职业多姿多彩,发挥性情,内心满足,而工作收入稳定性很差,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两头圆满的事情呢?要稳定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
(二)理科生:理科生如数学、逻辑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其中有些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如计算机、天文、生物化学等,和工科生一样,就业的前景差别不大。倒是一些如数学、物理、系统科学这样的,专业,其直接就业的可能性比较弱,还是选择深造为佳,去读研、读博。如果急于就业,脱离了本专业,在一个竞争加剧的社会中看,你比别人的专业性要弱许多,转专业的代价高昂,机会成本极大。很容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会最终跌落到低级别的工作内容中的可能性较大。所以理科生只能是在校拼成绩,争取转专业,或者争取读研、保研。
(三)文科生:文科生的工作将越来越难找。文科生在学校期间,有几种办法增强就业竞争力:
1、应该大力发展第二专业、第二技能。例如美术生、动漫、数媒专业学习AI。汉语言文学专业发掘自媒体技能、网文写作等。第二技能的意义是终生保证有另一个职业可能。文科生在未来即使成功就职,失业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了。未来的文科生必须有第二技能方能稳定收入到退休。
2、提前准备考公考编。公和编一旦考上,终生就不愁了。稳坐钓鱼台。考研就不推荐了,文科研究生就业也是个问题。除非学术上确实有兴趣,目标是考博、进高校做研究。
3、考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的优势是相对容易考,也稳定,但缺点是越来越偏远,可能要远离现代化的都市。待遇也不高。
4、出国留学。文科生出国留学比理工科要容易,受到的限制少。但是留学的目的绝非镀金,如果只是镀金回国,还不如不留学。当前形势,文科生要留学就一定坚定目标要留在外面。成功就业,实现长期居住或移民。
三、不论理工文科,留学都是一个避免内卷的绝佳选择。
欧美、加、澳、新等不用说了,在亚洲来说,能比我们国家竞争激烈、职业不稳定的国家实在是找不到第二个。可以说,全球随便去,不仅是发达国家,即使发展中国家,能比我国内卷的地方屈指可数。留学后在国外求职,是未来一代人绝佳的避免内卷的选择。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留学的经费开支,注定了必须半工半读才能承担,这就意味着留学期间和刚毕业那几年的辛苦,这点思想准备要有。知乎“中年男人在想什么”这个问题下有一个回答,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文科大学生如何努力到日本,现在在日本过上无聊、轻松的社员生活的回答,可供参考。
留学第一代人是苦10年,轻松后半辈子和后代。
在国内“参卷”(参加内卷),是无法轻松的,不进则退,弱肉强食,未知性太多。
今后,建议普通人家的孩子,凡是有点吃苦精神的,能承受“留一代”在外国没有社交圈、耐得住寂寞的,请务必走向留学道路。听我的,你20年后会感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