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2023年11月10日
--
今早起床时心情挺郁闷的,气温降得很快,窗外又阴沉沉。
不想起床,洗完脸后整个脑袋冻得发蒙。
边吃饭边点开朋友圈,看到一位大学生妹妹发的内容,很可爱,一下就治愈了我的情绪。
随即感慨:“我的朋友圈,真的不能没有大学生。”
01.
因为做公众号的缘故,我加了很多大学生弟弟妹妹们的微信,加上我有三个今年刚上大一的妹妹,
朋友圈的内容可以说很丰富。
重点是很真实。
任何一件让她们感觉到快乐的事情,都会发在朋友圈。例如睡衣上的兔耳朵,很好吃的饭,松鼠在吃松果,树干上的冰碴子。
和喜欢的人见面,出去旅游。被寝室长送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手工的某样小物件。
她们追星,喜欢猪猪侠和黑猫警长。
她们确实像网上说的一样脆皮又难杀,有时吃错喝错东西了,有时医院学校两头跑。
她们也会遇见不好的人,会情绪崩溃。但前一分钟刚发完“对XX很生气”的小作文,下一分钟又被朋友的温暖感动到痛哭流涕。
我之前还会征集读者们手中的美照,后来停止征集的一部分原因是,即便我日更,妹妹日常拍摄的照片产量也足够我用了。
02.
我真的很喜欢她们的表达欲。
跟我这样年龄段的人是不一样的,即便我只比她们大六七岁,甚至只有三四岁(真不喜欢自己写出这句话,表示只写这一次)。
我的朋友圈除了大学生之外,还有我的同龄人,以及年纪稍长一些的前辈。极少一部分人还保留蓬勃朝气的分享欲,大多数人发的内容更精致,更偏向于感悟类。
今天做了什么事,带来哪些具体的成长意义。美照要精修,美景必须感慨一番,带着“岁月”“过往”等一些感怀词。
好像我们总在寻找意义,仿佛我们去做任何事,只是因为它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自己喜欢,或觉得有意思。
但明明以前不是这样的。
以前是快乐烦恼都会分享,走错教室要发圈,体育课跑步时鞋掉了要发圈,上一节课哪个工科班占用了教室好臭要骂一骂,谈恋爱分手要发圈,朋友过生日也要发。
可如果是因为读书时的生活比较丰富,继而产出的朋友圈内容比较丰富,好像也不是这么回事。
以前再丰富也不过吃饭、上课、交友、旅行、宅宿舍。现在只是把上课改为了上班。
03.
前段时间看到博主李蠕蠕发的一段视频,内容大致是:
拍了很美的照片想发朋友圈,随后又害怕文案刻意,工作日发朋友圈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同龄人都不怎么发圈而放弃了分享。
长大了,有顾虑了。
害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害怕长久地吐槽使自己真的成为低能量的人。
觉得生活过得很糟糕,没什么可分享的,发出来就是丢人。
慢慢的,我们好像失去了活力满满的我们。
视频的后面,她翻到自己曾经发过的内容,有奇奇怪怪的表情包,在路边蹦蹦跳跳。她发现自己曾如此热烈地生活着。
于是她编辑了内容,点击发送。
我觉得成熟稳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相信很多人都一直期盼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做事有条不紊的大人。
但我希望你知道,它与热爱生活并不冲突。
我做律师助理时跟过的一位老师喜欢在办公室养植物。我堂妹的外公喜欢分享和朋友出去喝酒,以及他种的菜发芽、慢慢成熟的照片。我妈妈抖音里全是她的跳舞视频。
04.
不要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了。
你要多多观察自己的内心,发现身边新鲜的事物。可以收拾收拾屋子,也可以买一束花。可以给自己做一顿饭,也可以出去散散步。
不要把自己藏在某个角落,阳光出来的时候记得晒晒太阳,拍拍肩头的落灰。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那句话:“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
因为生活本来就没什么意义,意义都是人们瞎赋予的。
--
以上,
今天要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