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数据公布,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人。在这组数据的背后,令人特别担忧的是大学生群体感染HIV的数量,其中15-24岁之间的青年学生新发病例在3000例上下。相比过去几年,感染HIV的大学生人数年增长率升高30%-50%不等。这些学生感染者中以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主,2015年新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和病人中,18-22岁的大中专学生就占77.5%。来自清华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指出,对于中国的大学生而言,性教育缺失、性行为愈加开放的态度以及有限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导致这一趋势的关键因素。
1.性教育的缺失一方面,长久以来中国对性一直持保守态度,父母从小对子女关乎性避而不谈。另一方面,在中国高考异常激烈,只有成绩排名前三分之一青年能上大学,所以大学前教育的重点是学习成绩,性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据调查显示仅有一半数量的大学生接受过性教育,但通常其内容非常有限,很少涉及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而且这些性教育内容都是异性恋的,使得同性恋人群更易暴露在感染艾滋的风险之下。据中国疾控中心资料指出,男男性行为者是目前各类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人群。国家卫健委公开数据显示,在2005年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通过男男性行为感染的为4.7万人,只占7.3%;而到了2015年,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已经占到了27.2%。对于青年学生群体,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青年学生感染者中,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58.5%,到2015上升至82.6%。
2.性开放随着中国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对待随意性行为的态度也更加开放,大约60%-80%的大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并且有多个性伴侣。然而性卫生意识的淡薄,没有相应的行为规范指导,不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方法。此外,部分大学女生容易受到社会上有钱人的不断引诱,造成的性泛滥,加剧了艾滋病的蔓延。
3.社交媒体多元化各色各样交友APP的涌现,增加了对性内容的接触,并促进对各种潜在性伴侣的便捷联系。据统计中国最大的同性恋社交软件Blued,拥有4000万用户,其中约有50%的中国用户是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的年轻人。
4.尊敬爱情的美好,保持它的纯净面对艾滋病患者群体年轻化态势,在重注学习的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大力度普及艾滋病知识以及保护措施。HIV在全世界尚未有治愈方法,预防工作极为重要。避孕套是隔离艾滋病毒最为有效的方法。所以在情不自禁,水乳交融的时刻请务必带好安全套,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如果不小心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及时到当地疾控中心咨询如何HIV暴露后预防。
最后不要让他们多年寒窗苦读换来的成果因为艾滋病毒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