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获悉: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年过完了,参加完了春季的首场招聘会,来招聘的岗位大都是快递员、操作工、维修工、房产销售、会计、技工、文员、配送司机等岗位,待遇基本在3500-6000左右,感觉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对都比较高一些,特别特殊工种的比较稀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普遍不高,招的单位也不多。
图片来自西海都市报
图片来自西海都市报
今年大学毕业生又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158人,有了那么多大学生,可是没有那么多的适合他们的岗位,感觉大学生越来越“廉价”。曾几何时,提起廉价劳动力,脑海中可能想到的是人力市场上等活的苦力、生产线上的操作工、服务员。而到了今天,我认为最廉价的劳动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些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的毕业生。
“廉价大学生”的时代已经来临?现实中,“大学生”的头衔已经“泛滥成灾”。过去一张大学文凭就是就业的敲门砖,现在学历好像真的越来越不值钱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市面上随便一张应聘简历都是“大学生”起步的时候,含金量也就随之大大降低了。“三千块钱,你可能雇不到一个普工,但你却可以雇到一个大学生”,真实地揭露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工作机会少,就业难,工资低?现在慢慢进入高龄化、老龄化社会,工作机会当然还是很多,只是现在缺的不是坐办公室的白领,缺的是一线干活的蓝领,再怎么着年轻力壮就是最大的优势,比如建筑工地缺干活工人,生产企业缺操作技工,物流企业缺配送员等等,这些人收入现在很多都月入过万了,可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呢?寒窗苦读了10几年,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谁又心甘情愿去干工人的脏活累活?早知道干这工作,还上什么大学?
怎么办才好?既然大学生变的廉价已经是事实,总要面对现实,我觉得趁年轻,从最基层开始干,不要怕吃苦,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是最关键的,刚开始工资低一点,积累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将来自己创业也会有好的发展前景,现在挣大钱的机会不多,挣点小钱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好在现在国家也调整了战略,高中开始就分流了,就是不让那么多人都去上大学,有时候大学的很多专业都不符合市场需求,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好,上了大学也学不到有用的东西,其实现在最抢手的还是懂技术的蓝领工人,待遇也比以前好多了。
有时候想想,花那么多时间上个一般的大学,出来挣个5000左右的工资,实在是有点不划算,成本高回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