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标签为“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字眼的直播随时可能被推送到手机上。这些直播的地点有的在校园、有的在景点、有的在餐厅,更有甚者在寝室和教室。这一现象备受争议,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今年9月,武汉某高校宿舍内的三名大学生在直播时被报道,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反响。有网友评论说:“网络最初的目的应该是大家交流学习、开阔视野,现在却变成了危害年轻人和孩子们的工具。究竟什么时候能加以管制?一些直播行为的危害太大了。”
大学生直播的日常行为存在一定的违反校规和侵犯隐私的风险,同时也有很多人质疑,部分以颜值和才艺为主的直播存在违法的风险。
在多个平台搜索“大学生直播”,可以看到很多标签为“女大学生第一次直播”、“女大学生,没课”等疑似大学生的直播。有一个以“大学生赚学费”为名义的直播间,主播名为“宝贝XX”,在直播中暗示网友可以送礼物加好友约线下见面。
当有人在评论区发出不当言辞时,“宝贝XX”并没有生气,而是对送礼物的网友表示:“送一对喜欢你(直播礼物),妹妹就可以通过验证,咱俩就可以认识进一步交流。我直播间都是同城附近的!真的好乖,那你要不要和妹妹认识一下?”
在另一个社交平台上,有一个标注为“大学生”的女主播“丫头XXX”在凌晨1点过仍在直播。她和一位上了年纪的男性连麦互动,直播间上标注着“穿云箭带走、啤酒俯卧撑、私人**任你、喜欢你进群”。当有网友送上规定的礼物后,“丫头XXX”在连麦男性的建议下换上了一条桃红色短裙,并跟随音乐扭动跳舞,做出了撩发、摸胸、扭胯等动作。
这种为了流量和礼物而出现“擦边球”性质的言语、动作等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律师表示:“在直播中打擦边球的挑逗行为,本身就容易触犯平台直播规则,可能会受到警告、下播、封号等处罚。
一位在广东某高校直播的女主播,她在课堂上轻声互动,而老师上课的声音作为背景音显得尤为格格不入。她的行为并非初犯,有多次记录显示在上课时间直播的证据。同样在东北某高校的“S-XX”主播,她在直播中吃寝室的饭菜,并以恋爱话题吸引网友送礼物。
曾有学生宿舍室友因不满主播导致的噪音而发帖求助的情况,反映了寝室直播可能引发的内部矛盾。
在直播内容方面,才艺和颜值直播同样饱受争议。有的主播通过直播暗示观众送礼物以换取线下见面的机会。部分主播在接受不雅评论和请求时,依然保持冷静并继续引诱赠送礼物的观众。
权益保护上,大学生主播李昊猝死事件暴露出兼职直播与权益保障之间的矛盾。他与公司的关系并非雇佣而只是合作,因此他的意外去世被视为非工伤,其家属仅能获得有限抚慰金。
直播公司负责人与法律人士指出,直播行为涉及法律风险,并且许多大学生在签订合约时可能不了解其中的陷阱,可能因此而吃亏。
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张小强提出,直播作为一种新媒介现象,确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经济、技术和个人需求而吸引观众。他建议,学校应当加强对生活困难学生的经济支持,提升学生的媒体素养,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需求,将关注点重新转移到学业上。
关于整治乱象,直播平台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严格处罚,并公布处罚名单。这一做法可以帮助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直播是公开传播的,一旦被认定为传播色情信息,就可能会因传播淫秽信息违法。”今年7月,广东河源就有一名25岁的女主播因讲黄段子、做不雅动作而构成传播淫秽信息的违法行为被警方拘留。
除了存在违法的风险,大学生直播还面临着权益保障的问题。此前报道的河南一名大学生主播李昊的意外猝死就暴露这一问题。事后涉事公司表示,与李昊签署的是合作协议,双方之间没有雇佣或实习关系,因此李昊的死亡与公司没有关系。
一名直播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公司主要进行美食和带货直播,通常不愿意签约在校大学生,因为她们无法保证直播的时间。根据我了解,大学生直播主要分为三类:在家自己直播,以聊天、颜值和才艺为主。“
”与直播公司或公会签约,以颜值、才艺、游戏为主,进行直播实习,主要由部分与传播学有关的职业学院和高校提供,之前我们接待过一位硕士研究生为了写论文而进行直播的实习。”
“虽然大学生能够获得80%的礼物分成,还可以获得公司的推广帮助,前景一片光明,但实际上,一旦直播效果不佳,大学生可能没有什么收入。而且,大学生并不了解合同中的陷阱,有时甚至会因违约而赔钱。”
针对目前大学生直播存在的乱象,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张小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排除一些打着大学生旗号吸引流量的主播,真正的大学生直播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经济原因,直播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其次是技术原因,现如今各种直播只需要手机就能完成,大学生直播无需过多的成本;最后是个体原因,直播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实时互动,满足大学生展示自己和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时,也会使部分成年人沉迷其中。
对于大学生直播行为的合适性,张教授表示:“大学生开直播是否合适,需要看直播内容和时间。如果内容积极向上、反映大学生的生活或其他风貌,并且不影响学业,那么没有什么问题。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保护学生的权益,不违背公序良俗,即使有一些商业内容也无伤大雅。毕竟,直播是一种新的媒介现象,我们很难完全禁止大学生使用。然而,如果大学生的直播时间过度、侵犯隐私、内容低俗等问题影响到学业和未来,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不能因为大学生已经成年就放任其行为,否则将会产生不良后果。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共同监督和管理大学生的直播行为,确保其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以保护其未来的发展。”
张教授的看法十分中肯,他既充分考虑到了大学生使用直播的积极方面,也提醒社会各界不应忽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一个平衡点,既要鼓励大学生利用新媒介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才能,又要防止其行为对学业和未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的直播行为。
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大学生直播乱象,直播平台应加强监管力度,严惩违规行为,并公布处罚名单。今年10月,国内某直播平台就曾因多个账号存在言行低俗、打擦边球的问题被国家网信办指导广东网信办依法约谈平台相关负责人,随后平台进行了整改和治理,维护了网络环境的清朗。因此,大学生直播存在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政府、学校、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直播的引导和管理,确保大学生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并且符合社会公序良俗,大学生直播才能够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