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雄辉
做十,也是宁化一带客家人对庆生的俗称。宁化做十习俗,由来已久。
三朝、满月、过周,犹如三部喜庆的连续进行曲,拉开了庆生的序幕。
而后,便是一年一度的生日,俗称:闲时生日。旧时,物质生活匮乏,经济条件限制,这种闲时生日,一般人家不会宴请亲朋,通常只是杀只鸡或蒸(煮)几个鸡蛋,给闲时生日的家庭成员分享,以示吉庆,侃称:狗生日。寓意:身强体健,平平安安。
简单又温馨,其乐且融融的氛围中,过完一年又一年的闲时生日,便迎来了第十个生日。
第十个生日,也就是虚岁十岁(九周岁)生日,俗称:做十岁。
做十岁,和三朝、满月、过周一样,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
早早地,父母便会提前扯几尺布,请裁缝师傅为做十岁的子女赶制新衣;欣欣然,父母或捎信或亲临,宴请亲朋。
桌数,视家庭经济而定。少,则几桌;多,则十几桌;家庭经济较宽裕的,则多达几十桌。不管桌数多少,孩子的外公外婆,姑姑姐姐等内亲,是一定会请的。
相对而言,同一个家庭中,女孩做十岁,比男孩做十岁,桌数更多。以前,因为早婚,男女一般都在二十岁以前结婚,女孩做十岁,是她一生中在娘家唯一的一次做十。
如果女孩二十岁前已订婚,还没结婚,做二十岁,都席设男方家。女方的女伴、姑姑姐姐、婶婶伯母、大伯叔哩等内亲,结伴,前往庆贺。这是她一生中在婆家的第一次做十。
相比而言,同一个家庭中,男孩做二十岁,益显简单,很少有人像做十岁那样大张旗鼓宴请亲朋。
俗云:三十而立,四十而行,五十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鲐背,百岁稀客。
三十,四十,五十,一般的家庭,不会大张旗鼓宴请亲朋,一般只请内亲,以示庆贺。值得一说的是,同一个家庭中,这几个十的生日,夫妻双方互为对方宴请亲朋,以示尊重与和睦。
六十,称花甲或上寿。做六十岁,俗称:做寿。
过去,盛行早婚。六十岁,早已子孙满堂。自然,满堂吉庆。子孙辈,便会郑重其事地将长辈的六十岁生日,视为该年极其荣耀的家中大事,提前设小宴,宴请族中亲房叔伯商定做寿相关事宜。族中的老学究,笔走游龙,一封封请柬一蹴而就。
收到请柬的亲友,自然眉花眼笑。或制匾额或制楹联或购贺品,忙得不亦乐乎!
六十上寿吉日。祭匾、游匾、升匾,游联、挂联。锁呐鼓手,吹吹打打。鸣金奏乐,鞭炮齐鸣。族中又多了位老者啦!一幅幅喜联贴满厅堂,一张张笑脸喜气洋洋。全村,沉浸在欢乐喜庆的境界。……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七十岁生日,俗称:做七十或做大寿。庆贺形式和做六十岁相似,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客家人普遍信神佛。女人到了一定年纪,便开始吃早斋或观音斋、开始念佛。老嬷嬷做十,一般都是请人到家中念佛。做东道,自然,素食。
做十,是客家人庆生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表达关爱,传递亲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