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疫情防控措施已经逐渐放开。
按照新10条的要求,除了一些特殊场所以及特殊人群之外,出入很多地方都已经不需要查看核酸阴性报告,甚至有些地方都不需要扫场所码了。
另外对于无症状患者以及轻症患者来说,具备居家条件的,也建议居家进行隔离治疗。
而目前疫情防控措施之所以出现明显的变化,因为目前奥密克戎已经不是当初的新型冠状病毒,经过多代繁殖之后,目前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虽然传染性更强了,但毒性已经明显变弱。
就目前各地反馈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地方感染者都以无症状患者以及轻症为主,重症率已经很低。
但这个是建立在大家进行疫苗接种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接种疫苗,不论是感染率,重症率还是死亡率,那就是另外一个数据了。
在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上,根据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
据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老年人、85岁以上的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而言,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风险分别是90倍、220倍和570倍。
另外接种疫苗跟不接种疫苗的死亡率也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1剂疫苗都不接种,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了1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7.16%;如果接种了3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3剂疫苗,死亡风险下降了9.3倍。
第一眼看到这个数据,我相信很多人还是挺担心的,对于80周岁以上老人来说,即便是接种三针疫苗,但死亡风险仍然有1.5%。
而根据《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21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8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大约是3474万人左右。
有些网友可能简单的计算,如果按照1.5%的死亡率来推算,这意味着80周岁以上的人群当中,潜在的死亡人数有可能达到52万人以上。
其实数据并不是这么算的,大家要弄清楚死亡率跟死亡风险的区别。
死亡风险并不等于死亡率,死亡率是相对于总体而言,而死亡风险是相对于个体来说。
所谓80周岁以上老人接种三针疫苗死亡风险下降到1.5%,也就是说接种疫苗之后只有1.5%的概率会死亡,98.5%的概率会活着,这个概率其实是很小的。
我们来对比一下吸烟死亡风险,大家知道这个数据有多小。
在2004年的时候,《英国癌症杂志》曾经发布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主要统计了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不同群体男性的肺癌死亡率。
根据这篇论文得出的结论,如果不抽烟,75岁死于肺癌的概率只有0.3%,而一直吸烟的人死亡的平均概率却达到16%。
如果一个人每天抽超过5支烟,75岁死于肺癌的风险高达25%,相当于抽烟的死亡风险比接种三次疫苗之后死于新冠肺炎的风险还要高出15倍以上。
通过简单对比之后可以发现,不论对于年轻还是对于高龄老人,只要接种三次疫苗以上,死亡的风险是大幅降低的,大家根本不用有过多担心。
所以建议家里有老人的家庭,最好是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接种疫苗。
现在很多老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疫苗,可能有多方面的顾虑,有一类老人是有一些基础疾病,健康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担心接种新冠疫苗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但从目前各地高龄老人接种疫苗的研究结果来看,其实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老人,只要在医生的合理指引下,在基础疾病稳定期的时候接种疫苗,其实并没有什么风险。
他还有一类老人之所以迟迟不愿意接种疫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具备客观条件,比如有一些孤寡老人自己在家,没有家人陪伴,所以不能按时到接种地方去接种。
对这些特殊人群,我觉得各地方有必要进行摸底,对那些行动不方便或者不具备客观条件的高龄老人应该安排医护人员上门进行疫苗接种,这样可以为这些老人树立一套屏障,降低这些老人的感染风险和死亡风险。
当然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尽管接种疫苗后死亡率大幅降低,但是我认为仍然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这些老人进行保护。
虽然高龄老人接种疫苗之后,死亡风险大幅降低,但再小的风险也是风险。
而且奥密克戎一直在不断变异当中,虽然从整体来说它的变异性越来越弱了,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谁也不敢保证染上奥密克戎之后毫发无损,就像流感一样,虽然流感死亡率很低,但每年全球仍然有少数人死于流感。
所以在奥密克戎没有完全稳定之前,各地方还是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老人进行保护。
总之,未来放开是大趋势,正如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书生牧羊|疫情面前:实事求是、同心协力、共度难关》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可能大多数都会感染、感染也有不同症状、后遗症低但不排除、也有一定(虽然不是很高)的死亡率、还有以后病毒突变继续再次感染的风险。大家今后重点不再是准备怎么永远不被感染,而是大概何时、家人能否协调、单位内部能否协调(例如:不要一次大量而是分批)、感染后如何照顾病人及安排家庭和工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