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和西厂的区别
一、工作范围的区别
1、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明成祖想知道朝中大臣的一举一动,便由东厂来完成,同时也为了对锦衣卫的活动有所监督。
2、西厂是为了加强大内的保卫工作,明宪宗命另一位亲信太监汪直从锦衣卫中挑选精干人手,除了负责皇宫的警戒工作外,还要乔装深入民间,探查百姓的风闻动向等。
二、创建先后的区别
1、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2、明宪宗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在西厂成立了共5个月之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正德五年,大宦官刘瑾落败后,明武宗永远的废除了西厂。
三、职能大小的区别
1、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2、西厂在明宪宗时期,作为朝廷的一个临时产物而存在,而它的存在时间犹如昙花一现。但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
扩展知识:
东厂的成立与衰亡
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要创立东厂,主要还是因为在靖难起事之后,朱棣夺走了属于自己侄子朱允炆的皇帝之位,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和更好的把持朝政,杜绝这些声音的出现,朱棣设立了这个专门负责情报的独特部门,他们的直隶上司就是皇帝本人。
作为皇帝直接管辖的部门,皇帝也不可能每天都阅读那么多的情报,所以就将这个部门交给了自己最贴身的宦官手里,从一些野史上来看,很多皇帝明面上不能做的一些事情,往往都会交给东厂这个部门暗地里解决。
不过随着明成祖朱棣的死去,逐渐到明朝的中后期,东厂的势力从鼎盛时期逐渐衰落下来,最后更是和锦衣卫这个部门合并,这部部门走出去的人并成为‘厂卫’,随着明朝逐渐走向灭亡,东厂这个部门也逐渐在历史的轨道中消失了。
古代的东厂,西厂是什么意思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与东厂的区别
1.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2.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 *** ,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
3.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
明朝时期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
1、西厂和东厂的成员都是由锦衣卫中选 *** 。
2、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3、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4、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共同点是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即“巡查缉捕”。
区别:
1、权利大小不同:锦衣卫本与东厂平级,后期发展成上下级;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所以,三者同时存在的时期,权利大小:西厂>东厂>锦衣卫。
2、组成人员不同:锦衣卫的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3、设立时间不同: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
东厂和西厂是哪个年代
东厂和西厂是明朝时期的特务机构。
东厂,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由大太监汪直担任提督。西厂的成立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其势力甚至超过了东厂。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正德五年(1510年),明武宗朱厚照下旨撤销西厂。
古代太监为什么分东厂和西厂
中国前期的宦官不一定都是宦官的,在东汉以后才完全使用宦官来做宦官,唐甄在《潜书》中这么描绘过宦官,“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这无异于近乎灭人道的糟蹋,到了明朝时分,宫殿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领头者是掌印宦官,全部是由宦官出任。低阶宦官名“少监”,“中监”,高阶宦官才是“宦官”:后来成了对宦官的统称。锦衣卫来源于朱元璋所设的拱卫司,是皇帝的私人卫队二十二卫之一,直到后来被单独独立出来,一方面承继了“侍卫”该有的职责,一起又担任起间谍,隐秘查询作业,
锦衣卫被皇帝给予了侦查,抓捕,审问等一切权利,他们由直接听命于皇帝,而且指挥使不上宦官掌管的,这是明代间谍机关仅此一个,别无分店。西厂是西厂受明宪宗朱见深的需要与成化年间建立,由明宪宗的亲信宦官汪直为西厂首领。
西厂的建立源于民间出现了狐妖的传说,这个传说严重影响了百姓的平时日子,明宪宗便让汪直建立西厂前去打探。汪直为人精明,在很短的时刻内就找到了狐妖的伪装者,而且还给皇帝带回了许多隐秘消息,深得朱宪宗的喜欢。西厂便由此建立,西厂急功好利,在短短时刻,名誉和影响力就超过了东厂。可是存在的时刻较短,只是5个月便被斥逐。
西厂只是短时间组成组织地位低下
东厂之前是和锦衣卫享有平等位置,后来,东厂位置高于锦衣卫。而西厂作为明朝廷暂时的组织,它的影响力和位置天然不行与东厂比较。
不得不提一下宦官之一人:论宦官的势力,魏忠贤肯定是能够拿之一,这是个最坏最有才能的宦官,尽管一开始过了些苦日子,可是这家伙在登上高位以后能把任何人架空祸害致死,并建立足以和任何王侯将相来抗衡的坏人,他的党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等,魏忠贤的手下还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一名宦官竟然为了举高他主张在国子监缔造生祠,把魏忠贤与孔子并论。从结局来说魏忠贤亦名副其实之一,死的也不算太丑陋,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