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曾子,名参(shēn),是孔子早期弟子之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
曾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因此,弘而不毅,固难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褊狭;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远。
曾子对“任重而道远”是这样阐释的:“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途还不遥远吗?其实,曾子既是论士,也是自述其志。
拓展资料
曾子这段话体现了儒家的用世精神和价值取向:士应当以弘扬仁道为己任,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价值之所在。
为了弘扬仁道,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甚至不惜“朝闻道,夕死可矣”。
孟子则主张:“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将践仁成德贯注于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不仅把“道”视为超越自身生命的更高价值加以严守,同时也弘扬了儒家的刚健进取精神,凸显了儒家“善其身,济天下”的高尚人格。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为已任不亦重乎是什么意思
试断句并理解回答: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为己任,不亦重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士应该弘扬坚韧的毅志毅力,(因为)肩上的责任重大而脚下的路程遥远。以仁义作为肩负的重任,不也是很重(光荣)的使命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的翻译
翻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扩展资料:
词句出自《曾子·子思子》,曾参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孔门礼学散文的艺术源头是《尚书》、《国语》中的历史记言文,这些文章大都采用历史记言散文常用的对话问答体形式。曾参的一部分文章如《孝经》、《曾子问》、《主言》、《曾子天圆》、《曾子疾病》等也是对话体文章。但他另一部分文章——如《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曾子制言下》、《礼记·大学》等——形式值得充分注意,因为这些文章不再用对话体,而是以一个“曾子日”领起,全文都是论述文字。这是中国最早的没有叙事框架的纯粹说理散文。我们可以说,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参时代出现的。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曾子曰:\#3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4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程子曰:\#34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34又曰\#34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34《论语·泰伯章》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曾子说\#34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34
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什么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