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后,室温超过25℃,浙江农村开始养蚕。
软软的会爬的蚕宝宝,谁小时候没养过?
浙江养蚕用的是中日杂交品种。
小学生养蚕花样多,蚕宝宝品种多,形态各异。甚至它们的吐丝结茧都是五颜六色的。
现在种桑树养蚕的人越来越少,但杭州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桑园和养蚕试验场。
这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所的蚕种繁育中心,正忙着农事。
1]蚕宝宝爱干净,有时候还得满身粉
很多人没见过养蚕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在进入蚕房之前,小时新闻记者被院子里强烈的生石灰混合消毒剂的味道呛到了。
蚕业研究所周文林博士说,蚕宝宝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宝宝。养蚕前后,蚕房和工具要彻底清洗消毒,养蚕期间工具要经常消毒。
宝宝一旦生病,几乎无药可治。鲜生石灰粉是防治家蚕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
蚕房门口挂着厚厚的布帘,防止寄生苍蝇。
一旦蛆虫寄生在蚕宝宝身上,生命就会被吞噬。
进蚕房要换鞋。那些一动不动的蚕宝宝在睡觉(蜕皮),更好不要发出很大的声音。
婴儿对光很敏感。蚕房很干净,但是光线很暗。
婴儿们躲在架子上的竹匾里,吃着新鲜的桑叶,往身上撒石灰粉。
刚孵化出来的蚕卵叫“蚁蚕”,小如蚂蚁。
婴儿的皮肤与人类不同,不会随着成长而膨胀。
一般幼虫期蜕皮四次,不吃不动,称为“睡”。目前只有2-3厘米大小,但已经蜕皮1-2次。
(沉睡的蚕宝宝)
经过大约23天的饲养,蚕宝宝开始结茧,大约需要15天才能破茧而出。
普通蚕农,出茧后一周左右开始卖茧,由茧站统一收购烘干,再交给丝厂缫丝。
农科院作为蚕品种的育种单位,饲养的蚕会等到蛹破茧而出,收集蚕卵,做成原种,经过一系列程序后供应给原种场进行育种,然后送到普通的原种场生产杂交种,再卖给蚕农。
2]蚕宝宝为什么会死?他们不能碰任何药物
蚕房里有来自日本、中国、欧洲等国家的800多个品种的蚕宝宝。
有斑马似的黑白条纹的叫“虎斑”,身体黑色的叫“黑蝇”,头上有角的叫“龙角”,会吐绿、橙、金丝的蚕宝宝。
每年研究所的养蚕保种工作不间断,让这些种质资源得以延续。
然而,养蚕确实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农活。
蚕宝宝一整夜后,早上五点半就要喂了,早中晚三顿,少不了一顿。
饭后竹匾上全是蚕沙,大妈们还要收拾,常常忙到晚上10点。
夏天气温高,地里摘的桑叶必须囤积起来。
暂时存放桑叶的地方,类似于过去的香蕉洞,是一个半地下室空的房间。你进出时必须换鞋。
晴天采摘的桑叶要盖膜保湿;下雨天采摘的桑叶要用风扇吹干。
桑叶在地窖里最多能存放一个晚上,第二天必须用完。
婴儿是超级干净的生物,吃的桑叶碰不到任何农药。婴儿本尊,却也不能沾一丝农药。
周文林说,曾经有个朋友死于一窝蚕宝宝。后来调查原因发现,他早上出门给家里的孩子涂蚊虫叮咬,手上沾了杀虫剂。
在院子里,养蚕阿姨们经常用消毒水清洗养蚕用的竹匾,然后铺在地上晾干。
如果附近试验田有公共绿化,有打药的地方,养蚕季节会之一时间通知蚕业所。
蚕室在一楼,必然会有蚊子,但是这里没有灭蚊。
周文林说,有的孩子养蚕死了,如果家里点了蚊香、电蚊香之类的驱蚊产品,基本就是中毒了。
3]小蚕电商成了养蚕大户,有人因此年收入600万
因为辛苦,浙江养蚕的人越来越少。
然而每年春天,网上电商卖蚕宝宝的生意都很火爆。
现在很多从当地蚕种站购买蚕种的大买家也在做电商。
建德80后青年叶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年收购1000多箱蚕种(一箱约28000个蚕种),现在是当地的养蚕大户。
大约10年前,叶的 *** 店,销售宠物用品,开始尝试销售蚕宝宝。
当时他没有生产能力,蚕种和饲料都是自己购买的。
卖了2年,感觉蚕桑产品卖的不错,活蚕快递的问题也解决了。
叶开始找当地的蚕种站买蚕种,自己种桑养蚕,给小学生做包养蚕教具出售。一般卖2-3龄的小蚕。
新鲜的桑叶,孵卵器,捉蚕的镊子,鹅毛,大蚕的茧网,活蚕,彩色的小蚕,甚至桑苗,网店都有卖。
除了网上销售,叶还与当地学校和生鲜超市合作,提供学生养蚕套餐和怀旧宠物套餐。
虽然都是几块钱的小生意,但是卖蚕宝宝的生意越来越火,每年春天都要完成70%的业务量。
去年叶的蚕宝宝线上销售额430多万元,加上线下170多万元的销售额,全年营收超过600万元。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石/摄影通讯员漂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