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棺听书免费全集
《隋唐演义》:单田芳,听众自发前来吊唁,纽约时报特别发文
美国著名媒体《纽约时报》在九月十七日特别发文纪念了这位艺术大师,标题为《中国讲故事的超级巨星单田芳去世》。 尽管评书这种艺术形式并不被西方人所熟悉,但单田芳这位大师级艺术家离世的消息仍然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在文章中称,他将古老的评书传统艺术推广给了几代中国人。
文章中较为详细介绍了单田芳的生平。在提到其艺术创作时,单田芳感到许多评书中有对历史的不实描述和迷信说法,他就亲自细致的研究历史,并在作品中加以解释。 而单田芳在最初录制广播评书时,发现这种方式没有道具,也没有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于是单田芳请三位在现场的录音师做观众,并根据他们听书时的反应,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表演。
单田芳首部通过广播传播的评书《隋唐演义》在一九八零年首播,累积吸引了超过一亿中国听众,很快他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听单老的评书,我听的第一套书是《明英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每晚七点左右播出的,此书的文本叫《英烈传》,又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据说此书是单老家传的一套拿手节目。
我是自乱石山十王兴隆会开始听的,记住的第一个人物便是掌中一对镔铁鸳鸯棒,擅打枣核镖的小矬子徐芳。当时着实是被单老独特的嗓音给深深的吸引住了,心里想怎么也得是一个豹头环眼的大秃脑壳才配的上驾驭这破锣般的嗓子吧。好几年以后,才第一次在北京电视台的评书联播《朱元璋》里见到了西装革履满脑袋头发的单老真容,一时间还真有点不适应。
当然单老所播讲的作品中最令我倾心的一套书便是《白眉大侠》,以及其前后相关各种传说中精彩与浪漫。清末出现的《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三套侠义公案小说又称作《忠烈侠义传》、《续忠烈侠义传》、《再续忠烈侠义传》,单老先生说过的《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七杰小五义》三套传统短打评书基本上涵盖了小说中的内容,却又别出心裁增补出三百余回的一套《白眉大侠》来,窃以为此乃钟爱本系列评书之听友们平生一大幸事。
难忘的九月十五日,单田芳老人追悼会举行,单老灵车到来前下起了雨,之后天空放晴,各界人士纷纷来到,起初还以为自发来的书友比预想中少很多,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走廊里排不下了,大家甩了个弯沿墙继续排队又排出好远去了。武警抬棺,国家动用了领导人吊唁的蓝厅,大家是真正的悲痛。
自发到场的上万书迷,注意是自发来的,一位老先生身体很不好,是有些残疾的,他提前来、自己在八宝山默默等了两天,前一天他晚上十一点就到了殡仪馆,竟然在走廊上坐了大半夜,只为一早送别。仪式结束后,单老送上灵车时,天又下起了雨,李金斗老师号召大家掌声送别、让老人家安详的走,当时掌声雷动,无数书迷在两旁高喊"单老走好"响彻云霄、壮观震撼。
在殡仪馆出来后,又有一位老人,他来晚了,打听从哪里进去。有人告诉他已经收拾场地结束了,他说"请你们告诉我哪个门能进去,我去看看场地也行"。不忍让他失望,告诉他前边四号门还能进,老人说"谢谢",步履蹒跚的去了。惊异于这几天全国各界的巨大轰动,我想作为一位百姓艺术家,不敢说绝后、至少算空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