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月二的知识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孩剃毛头。
苏北泗洪的乡俗,有的人家男孩自打落地开始,脑袋后面留下一绺胎毛。长到四岁以后,选择一年的二月二,举行一个仪式后剃掉。乡俗名称叫“剃毛头”
每当这时候,七大姑八大姨,老娘舅,少娘舅,姑表、姨表,至交故旧,新朋新友都来贺喜。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节气,良辰美景很多,为什么单单选择二月二给孩子剃毛头?没有历史记载,都是代代口口相传,而且众说纷纭。但无论怎么传说,都离不开讨吉利。
泗洪本地传说,二月二是蛰龙回天庭接受玉皇大帝奖赏的日子,是个黄道吉日。在这一天给孩子剃毛头有“鸿运当头”之意。希望孩子往后的岁月里能平平安安,幸福安康。
二月二火把照,蜈蚣蝎子消灭了。
在没有电视手机的年代,儿童少年没有什么娱乐的。一年一度的玩火把,就成了孩子们的期盼。
但二月二火把的起源并非是用来娱乐的,这一点无可置疑。据说,在那遥远的年代,由于人口稀少,毒虫太多。二月二正是在气节上处在惊蛰前后,毒虫都陆续出了洞穴。人们相约在二月二这天一起点起火把,把毒虫从村庄赶入野外。这个乡俗也就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话说五十年前,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每逢二月二,在三天前就把从生产队里偷拿些高粱秆子,用绳子捆扎好。为了容易燃烧,在捆扎的时候,在火把里放些易燃的稻草。也有个别人把火把的顶端蘸点柴油。
那天晚上,大家都很激动,有的人家吃晚饭迟,小孩子连饭都不吃,就跟着玩火把的队伍出发了。为了防止发生火灾,村子附近不让玩,大家就到野地里玩。有时相邻村子里的孩子会聚到一起,人多火把多,整个田野被照得如同白昼,远远望去如天上的繁星。随着时间的过去,火把一只接着一只熄灭。当还剩下稀稀拉拉的几只火把的时候,大家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每当这时,就预示一场“战斗”就要开始。凡是年龄小的孩子,队伍里的头头就安排大姐姐们提前带离现场,留下那些“能征惯战”的老将。两个村子就是两支队伍。他们都是“不宣而战”。第一把土袭来,就是开打的信号。一时间尘土飞扬,人影晃动。由于火把瞬间熄灭,野地里一片漆黑。大家都是靠经验躲到某个地方,还有就是通过不停的呼喊来集结队伍。这种所谓的“战斗”不会有你胜我输的结果。大家人人一身灰土,回家路上都在炫耀自己的战功。
二月二扫锅台,蚂蚁上不来。
扫锅台,必须用荠菜花。孩子们在这天的任务就是到田野里寻找荠菜花。把荠菜花找回来交给奶奶或者妈妈。她们把荠菜花扎成一把子,一边扫,一边念着:“二月二扫锅台,蚂蚁虫子上不来。”其实,这只是一种仪式,并非真正在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