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一个闽南小县城,正因改革开放而焕发新的生机和巨大的变化。
2017年,晋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1.5亿元,一县约占福建经济总量的1/16。从百亿元企业到千亿元产业集群;从制造业基地到品牌之都和体育之城...“晋江经验”提出16年来,晋江“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县域经济实力始终稳居全省之一、全国前十,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和中小城市建设的典范。
实现了从“一个高产贫困县”到“福建之一”、“全国十强”的惊人跨越。一是“晋江速度”“晋江奇迹”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备受瞩目。
晋江,位于福建泉州,三面环海。受制于人多地少的县情、海防一线、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晋江在改革开放前是出了名的“高产穷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吃不饱穿不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犹如一声春雷,解冻了中国的江河,使万物复苏,从而播下了晋江奇迹的种子。苦于经济短缺,依靠华侨资源,当时晋江一大批胸怀大志、勤劳苦干的农村“能人”,带着最初的脱贫梦想,毅然“洗脚下田”,勇敢地走上了一条新路。晋江迎来了草根产业的崛起。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品味各种“酸甜苦辣”,看到变革的迫切性和改革的勇气。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晋江就出台了“五证”:允许群众集资办企业、允许职工入股、允许人随市走、允许供销人员按供销额提取业务费,点燃了农村工业化的“火花”。
在全国更大的运动鞋产业集群所在地陈埭镇,镇上的会议室里陈列着一面锦旗。1984年被福建省人民 *** 授予“乡镇企业一朵花”七个大字。当时,陈埭工农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亿元乡镇。
目前,晋江已形成纺织服装、制鞋两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和食品饮料五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2个,中国名牌产品13个。截至目前,晋江已有46家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既要继承成功经验,又要回答新的时代命题。传统如何推陈出新?如何在高成本环境下工作生活?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一路走来,“晋江经验”与时俱进,知难而进,从最初单一的经济发展到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农村工业化的前期繁荣也留下了城镇化的短板。面对痛点,晋江坚持“为人民建城、为人民管城、为人民造城”的理念,以“全城一城、城乡一体”的布局推进城市建设,以“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改变“特大镇”的旧貌,努力打造“让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中小城市典范。
——民生福祉大幅改善。“一视同仁、全覆盖”、“所有人都来自晋江,晋江是一家人”、“城市和农村所有人都一样,晋江所有人都一样”...这些在当地脍炙人口的口号,恰恰是农民工罗树生作为“新晋江人”的真实感受。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精辟地总结了晋江人的拼搏精神和成功密码:正是深厚的对外扩张传统和致富欲望强烈要求改变贫困现状。在他看来,这是晋江经济中“最生动、最活跃、最本质的东西”。
“三分注定,七分靠努力”。这首几乎所有晋江人都会唱的闽南语歌曲《爱必胜》,凝聚了晋江人最宝贵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