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会传染人吗?(非洲猪瘟会传染吗?)1921年,人类发现首例猪瘟病毒。至今肆虐全球近百年,“猪哥82”差点被九大族群杀死。
从2018年8月中国首例猪瘟,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猪瘟已经感染了中国大江南北,到处都是猪的尸体。
很开心:非洲猪瘟不感染人类,对人类没有危害,不是人畜共患病!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反复问为什么?
在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或认识之前,很多人总是选择不信,或者宁可信其有,拒绝吃猪肉;也有人说这是专家无知或者阴谋,甚至有人造谣:比如猪瘟在某地感染了人,在某个时间死亡。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非洲猪瘟不会传染人类!没有感染!没有感染!
有人问:这是为什么?
简单点就是:因为人和猪不是同一种动物,非洲猪瘟病毒无法在人体内复制繁殖,也就是说,非洲猪瘟病毒无法在人体内存活!
有人继续问:为什么猪瘟病毒能在猪体内存活,而在人体内却不能?
答案是:由于人和猪的细胞结构和基因组成不同,非洲猪瘟病毒无法寄生在人体细胞内,人体细胞不是非洲猪瘟的宿主细胞。
有人说,什么寄生虫,宿主,不懂?
这就需要科普了。如果你能理解这两个术语,你就理解了大部分事实。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病毒?
病毒非常微小,小到不是完整的细胞,所以是无细胞生物。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它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依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中才能生存。
然后,病毒寄生的细胞称为病毒的宿主细胞,宿主细胞的生物称为宿主。
病毒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就抢夺宿主细胞的营养进行分裂繁殖,从而传播感染。
如果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它就是无水之源,所以无法生存繁殖。最多只能维持很短的生存时间。在存活时间内,如果找不到新的宿主,就会死亡。
病毒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病毒有不同的宿主。一般同一种病毒的宿主是确定的,或者适应某一种特定的宿主,除非病毒变异适应新的宿主。
因此,在病毒学研究中,病毒总是会追溯到它们最初的宿主。
例如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原宿主现在普遍认为是非洲的一种软蜱,又称蜱,是非洲猪瘟的原宿主和传播媒介。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易感生物,而人和其他动物不是非洲猪瘟的易感生物。
追踪病毒的原宿主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控制其传染源,也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比如,HIV的原始宿主被认为是非洲猴子,但埃博拉病毒目前的宿主还没有找到,这是埃博拉病毒面临的更大问题。
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取决于宿主细胞的生理环境和营养,将自身植入宿主细胞,同时繁殖并扩散到其他细胞,或通过宿主细胞扩散到新的宿主细胞。
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必然会抢夺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也会破坏或改变宿主细胞的结构,从而使宿主细胞丧失功能或死亡,即破坏宿主的组织器官。这是病毒毒性的来源,或者说这是病毒的毒。
因为阳性病毒具有这样的毒性,它们可以伤害宿主细胞的有机体。所以所有的生物都会进化出一种抵抗病毒入侵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免疫抗体。
当生物体受到病毒攻击时,机体就由某一类细胞(如T细胞)组成一支对抗病毒的特殊军队。这支军队包括病毒发现、识别、报告、指令、攻击等一系列抵抗行为,这就是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它形成的细胞结构称为抗体。
显然,特异性免疫,或者说抗体,并不是天生的。只有当有机体受到病毒攻击时,它才能自发形成。生物体内的抗体是对付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感染过天花病毒的病人,体内会产生针对天花病毒的抗体,这样以后就不会再患天花,或者感染会自愈。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在受到病毒攻击时都能产生抗体,或者即使能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太弱,无法攻击和杀死病毒,仍然会使生物生病或死亡。
比如非洲猪瘟病毒攻击猪的时候,猪产生不了抗体或者抗体很弱,更有甚者无法对抗非洲猪瘟病毒。因此,猪瘟病毒大肆破坏猪体细胞,导致猪大量死亡。
作为一种有机体,如果它们想活下去,就必须寻找宿主。同时,当生物体被病毒寄生后,势必具有破坏性,危及生物体的健康和生存。因此,机体总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
就这样,病毒与宿主生物之间的入侵与攻击,宿主生物之间的反击与对抗,一直延续了几代,无时无刻,永无止境,病毒不断变异,生物不断进化,实现入侵与反入侵。“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用来形容病毒与病毒的宿主生物之间的战斗。
比如人类与流感病毒的战斗是这样的:从人类诞生到现在,流感病毒对人体的入侵和反入侵从未停止过。流感病毒不断变异对人体发动新的入侵,人体不断进化抗体对抗流感入侵。生死取决于谁输谁赢。
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机体不能产生抗体,或者产生的抗体的强弱,有个体差异。让我们以乙肝病毒为例来说明:
当乙肝病毒侵入人体细胞时,人体将其视为异物。所谓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能够识别自身或非自身的成分。只要不是自身成分,人体就会通过皮肤、体液、吞噬细胞对病毒进行遏制、排斥和攻击。
所以对于非特异性能力强的人来说,乙肝病毒根本无法进入人体,但是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却无法抵御乙肝病毒的攻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不会被感染,有的人却可以被感染。
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又因为不同人的体质差异,会出现各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之一种: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细胞立即产生一支对抗乙肝病毒的特殊军队,即抗体,通过抗体杀死乙肝病毒,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抗体在体内长期存在,一旦再次发作,会立即被杀死,所以这类人以后不会再感染乙肝。这种人抗体阳性。
第二种: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或者只有很弱的抗体才能杀死或驱逐乙肝病毒,但宿主肝细胞可以产生一种干扰素,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或改变乙肝病毒的结构,将损害降到更低。乙肝病毒和肝细胞最终和谐共存。这样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第三种: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人体既不能产生抗体,也不能产生抗干扰。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不断分裂繁殖,并扩展到其他肝细胞,抢夺肝细胞营养,破坏肝细胞,导致肝功能丧失,发生肝病。
这就是个体差异,一般与基因和身体素质有关。
让我们回到非洲猪瘟病毒。为什么只感染猪,不感染人和其他动物?
为了入侵一个生物体,病毒总是寻找生物体的弱点,通过突变来实现入侵,因为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细胞结构、基因排列和免疫强度。
所以,一般来说,当病毒可以入侵一种生物时,它就不能入侵另一种生物。当然也有可以同时入侵多个生物的例子。这毕竟是少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非洲猪瘟病毒可以攻击猪,而不能攻击人的一个原因。
对上述问题的归纳解释是,由于不同动物的细胞结构不同,基因不同,所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存在不同的差异。非洲猪瘟病毒可以突破猪细胞和宿主猪细胞的缺陷,而人体和其他动物不能让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细胞,所以对它们有天然的拮抗作用。
也许在这里,有人会问:
为什么疫苗可以对抗病毒,预防感染?疫苗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用乙肝疫苗来说明:
当天然乙肝病毒攻击人体时,少部分人可以在体内产生抗体,消灭乙肝病毒。这样的人以后一般不会得乙肝,这和得过天花的病人以后不会得天花是一个道理。
在天花肆虐的中世纪,人们发现在人体皮肤内注射适量的天花牛痘,人就不会再感染天花病毒。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人们不仅消灭了可怕的天花病毒,还开始了疫苗抗病毒的预防方法。
人们对乙肝病毒进行一定程度的治疗,然后注射到人体内。经过处理的乙肝病毒不能在人体内存活或繁殖,但能 *** 人体细胞产生乙肝抗体。处理后的乙肝病毒为乙肝疫苗。
一种简单的病毒疫苗是:通过人工处理灭活的病毒,或者只能存活很短时间但无法繁殖的病毒,甚至只是病毒的片段基因或残基,将其作为宿主细胞在生物体内的假想敌植入宿主体内,从而 *** 宿主机体产生对抗病毒的特殊力量,即抗体。那么经过处理的病毒就是疫苗。
有了这种抗体,当真正的天然病毒发作时,它可以攻击并杀死这种病毒,使病毒无法进入细胞成为病毒宿主,从而保护机体免受这种病毒的侵害。
疫苗已成为人类对抗病毒入侵的更佳途径,由此,人类战胜了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鼠疫等细菌性疾病。
但是,对于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猪瘟等新型病毒。,人类还没有找到制造疫苗的方法,还在探索研究,相信成功应该属于人类。
一般来说,病毒对宿主生物有天然毒性。但通过病毒与病毒宿主生物的长期争斗,很多病毒与宿主生物实现了和平共处,甚至互保,共同对付新的敌人,它们成了朋友,而不是敌人。
比如非洲猪瘟病毒对蜱来说是不会引起蜱病的。蜱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永久宿主,它们和平共处。对猪来说,非洲猪瘟病毒会造成猪100%的死亡,这对病毒也是不利的,因为猪已经死了,灭绝了,病毒没有宿主,活不了。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猪和非洲猪瘟病毒会发生变异和进化,猪会提高对抗性,病毒会降低毒性,说明病毒的毒性降低,猪的死亡率降低,最后会长期和谐相处。
其实病毒对人类也有自己的优势。病毒广泛用于医疗、遗传学和基因研究。比如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对噬菌体的研究是生物学和医学最重要的课题。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和医学奖与噬菌体的研究有关,噬菌体被认为是癌症治疗中最有希望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