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是什么样的(二年级的石榴花是什么样的)
棚子、鱼缸、石榴树、师傅、刘李、胖姑娘”是形容老北京四合院里人的一句话。电影《城南旧事》中展示的多色调画面,成为老北京夏季的真实写照,展现了四合院主人的富足与富裕。石榴作为四合院的标准植物,已经成为老北京民居的标志。
落叶石榴树或灌木。树干灰褐色,有瘤样突起,树干多向左扭曲;分枝多,嫩枝有棱角,多呈方形;单叶,通常对生或簇生。花顶生或近顶生,单生或数簇或聚伞花序,近钟形,重瓣或单瓣。重瓣大多不育,花多为红色,也有白色、黄色、粉色、玛瑙色。浆果球形,顶部有宿萼裂片,果皮厚;种子多数,多汁。6-7月开花,9-10月结果。
味甘、酸、温,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的功效。石榴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于苹果和梨。
石榴体态优雅,枝叶美丽,早春绿叶,仪态优雅;盛夏,石榴火舒缓,竟隐而绿;秋天果实累累,如铃铛珍珠。适用于庭院、园角、门源、小径、溪流、斜坡、建筑物等处的单生或丛植,也适用于各种树桩、盆景。我国南北均有栽培,其中安徽、江苏、河南种植面积较大,品质较好。陕西临潼的冰糖石榴,河南怀远的水晶石榴,云南巧家的铜石榴,四川会理的宝石榴,山东歙县的宝石榴,江苏铜山的无籽石榴等。久负盛名。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金章华博物志》载:“韩、张骞出使西域,故名安史国石榴。”
以石榴为主要构图元素的绘画作品数量众多且多样:写实。五代时期,著名画家的画神乎其神,古为今用,声称“落笔时,绝不以赋之淡彩为献”。公元975年,南唐末年的统治者李煜回到宋家,他所有的徐希画作都属于宋朝。看了徐希画的石榴图,宋太宗惊呼:“我只知道花果之美!”祈祷吧。石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寓意子孙无尽,多子多福。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男人是地里的主力军,所以我们希望人越多越好。王和吴世昌就是更好的例子。南宋吴冰的《六开笺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一只白眉鹪鹩,身体前倾,叽叽喳喳地叫着,从果枝上方的高处走来,嗅着香味。成熟石榴的桃皮饱满润泽,紫色的籽嫩而清澈,象征着儿孙满堂。寓言类。台北故宫有明代徐渭的《石榴图》,上面有一句诗:“石榴熟于山,笑对日。山中少人采,各珠去。”这个人才满腹辛酸。既然没人欣赏,只好撒野榛子。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拜徐渭,又名石榴图。枝叶凌乱,石榴老裂。他签了一个草书:“深秋老山无人识,一珠射麻雀。”
历代名士吟咏的诗词很多,形成了独特的石榴文化。晋代Xi潘岳《安石榴赋》:“石榴,天下奇树,九州名果。”唐涵予《刘桦》:“五月,刘桦艳阳高照,枝间时,可见初果。可怜此处无车马,青苔颠倒。”白居易《山石榴送元九》:“拿两根树枝在手里,看起来不像世上有一根。此花为石,芙蓉牡丹为。”宋珠熙的《刘桦》:“一个窈窕的刘桦是西方的一个村庄。可怜人落,风吹落幽宅。”石榴艳丽,自然是忠臣,文人墨客所爱。需要注意的是,唐诗中的“榴莲”往往是海榴莲或山石榴(杜鹃花),阅读时要加以鉴别。五月石榴的花神是传说中的鬼王钟馗,所以民间对钟馗的画像,耳朵上都有一朵石榴花。把性格火爆的钟馗做石榴花神,是古人的一种想象,恰到好处。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石榴花就像舞者的裙子,梁元帝的《吴起曲》中就有“莲花结石榴裙”的说法,“石榴裙”的典故也由此而来。古代女人穿裙子,喜欢石榴红。因此,人们把红色的裙子叫做“石榴裙”。久而久之,“石榴裙”成为古代年轻女性的代名词。人们形容男人被女人的美貌征服时,称之为“拜倒在石榴裙下”。
1942年,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写了散文《石榴》。全文不到500字,却充满神韵。石榴花“单瓣就够了,重瓣更豪华。那不是夏天的心吗?”作者用生动的形象、具体的描写和精妙的比喻来表达他的抱负。“秋天来了。它似乎被它的小把戏逗得哈哈大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是那么的透明和嫩滑。你在别的地方见过他们吗?”
果实采收时,成熟的石榴尾巴张开,一簇簇琥珀般的种子跃入眼帘,透出一种晶莹的魅力,映红你的视觉,陶醉你的感知!
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