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倒计时2023
春节倒计时15天啦!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共40天。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组织制定《2023年春运平安健康出行服务指引》。
今年春运如何及时购票、安全出行?
一份2023春运出行全场景攻略↓↓
重点已划好,做好防护,平安到家!
①2023年春运自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共40天;
②1月7日,可订除夕火车票;
③1月13日,可订正月初六火车票;
④1月22日,可订元宵节火车票
-----------
火车出行篇
-----------
一、购票攻略
· 腊月甘八(1月19日)、腊月甘九(1月20日)、除夕(1月21日),这三天的车票分别于1月5日、1月6日、1月7日开售;
· 北京西站、北京丰台站8点起售;北京站和北京朝阳站10点起售;北京北站中午12点起售;北京南站中午12点30分起售;清河站16点起售;
· 1月13日将可以购买1月27日(正月初六)假期的返程火车票,1月22日可以购买2月5日(元宵节)的火车票;
二、出行防护攻略
· 倡导旅客错峰出行,减少人员聚集,强化车站客流组织,积极推广无接触式服务,引导旅客有序分散进站候车,保持安全距离;
· 严格规范做好铁路春运一线职工健康防护,加强保洁、安检、餐饮、业务外包人员一体化管理;
三、儿童、学生优惠票新变化
儿童优惠票:
· 随同成年人旅客乘车的儿童,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购买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的购买全价票;
· 每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儿童乘车,儿童年龄按乘车日期计算未满6周岁且不单独占用席位,超过一名时,超过人数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
学生优惠票:
· 学生旅客可在一学年内任意时间购买4次优惠票;
-----------
自驾出行篇
-----------
一、这7天免费通行
· 1月21日至27日,共放假7天,高速公路实行免费通行政策;
二、途中防护攻略
出行前:
· 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
· 未排除感染风险前或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倡导暂缓出行;
· 疫情流行期间或疫情严重时,不建议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进行长途旅行;
物品准备:
· 根据出行距离和天气情况,提前准备必要的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慢性基础病患者根据需要随身携带对症药品;
出行途中:
· 做好全过程健康防护,加强车辆通风消毒,保持合理人际距离,做好手卫生;
· 在服务区下车休息时,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减少逗留时间;
· 到餐饮区就餐时进行手消毒,尽量保持人际距离,不能满足间隔用餐条件时,倡导打包至室外用餐;
· 在收费站通过人工窗口缴费时,戴好口罩;
在沪出行记得带上“随申办市民云”APP的“出行服务”应用服务,为你提供停车导航、公交车到站查询、充电桩查询、还有打出租车、查询公交卡余额等多个出行类服务~
“随申办市民云”APP“出行服务”应用,为你的出行保驾护航!
-----------
个人出行篇
-----------
· 疫情流行期间减少聚集性活动;
· 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测,感沈层式发执笑症状去消生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理性错峰避峰出行,尽量减少聚集,降低感染风险;
· 进出站、购票、安检、候乘、登乘、换乘期间尽量保持人际距离、减少聚集;
· 倡导优先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小程序等方式购票,优先采用手机、扫码等手段支付;
· 自觉抵制超员、超载、非法营运等行为,不乘坐农用车、货车;
注意!刷“随申码”也可以乘坐地铁咯!
自2022年12月3日起,除既有票务方式外,市民乘客开通“随申办市民云”APP“随申码”的“交通”应用场景功能后,展示“随申码”即可在本市全线轨道交通(含磁悬浮)、地面公交、轮渡(含三岛客运)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实现“刷码”通行,并享受公交与轨道交通(不含磁悬浮)间换乘优惠啦!
刷“随申码”乘坐公交、地铁,不用切换多个APP,乘坐更方便!
-----------
营运驾驶人员篇
-----------
健康生活方式:
· 工作之外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场所,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倡导“两点一线”生活方式;
自我健康监测:
· 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报告单位,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有发热等症状或感染后不满7天的,不建议上岗;
车辆船舶卫生管理:
· 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时,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 客运车船在行驶过程中,使用空调外循环模式;
· 具备条件的车船,每趟次运营结束后全面开窗通风;
如果两车或单车发生轻微交通事故,能不能不拨打110报警?
有没有简易的方式处理交通事故?
“随申办市民云”APP“快处易赔”来帮你——手机定责、一键报案;线上上传理赔资料,快速申请理赔……为车主朋友们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线上交通事故处理服务!
文章内容和配图来源于|人民日报。转载和授权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