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小故事200字
元宵节的由来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袁世凯与元宵节
相传袁世凯在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一心想要复辟帝制,但他又十分害怕民众的反对。一日在街上,他听到卖元宵的人在喊“元宵——元宵……”,此时他心中想到的确实“袁消”,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兆头。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没想到最终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元宵节爱情故事
二十岁的王安石在赶考途中路过马家镇时恰逢元宵节,当晚大街上亮如白昼,百姓正在欢庆元宵闹灯会。王安石走在路上看到有人出一上联求下联,只见上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这联看似平淡无奇,确实暗藏玄机。王安石一看便来了兴趣,却始终想不出妙答。最终王安石在赴考时主考官用飞虎旗做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与他切磋。他立即想起马家镇的对联,立即巧妙对上。考官为之惊讶,认为他绝对是个不俗的人才。考试结束,王安石立刻赶回马家镇把对联对上。原来这对联是马家马小姐招婿出的题,马员外很佩服王安石的才华,便将女儿嫁给了他。
众里寻他千百度
古人最注重情怀和情感的表达。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感。元宵佳节欢庆热闹,古人怎会不赋诗作词一首,表达心意呢。其中最让人深有感触的是辛弃疾在元宵佳节有感而发的那首《青玉案·元夕》。他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多少人感受到了爱情的浪漫与美好。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