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顿骑士团(三个骑士中哪一个比较强大)
众所周知,欧洲领土很小,但是国家很多。目前,在欧洲这片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49个联合国成员国,还有其他一些在国际上没有得到广泛承认的独立政权。在这些国家中,立陶宛可以说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它只是一个在现代欧洲排名30左右的小国,但它的祖先确实很富有,甚至在差不多300年的时间里都是欧洲更大的国家。之后又经历了400年的衰落。所以立陶宛也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大国衰落的典型案例。那么立陶宛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欧洲强国立陶宛《桃花石杂谈》开篇就已经提到立陶宛是欧洲独一无二的国家,这不仅仅是指其独特的经历,还与它的民族属性有关。立陶宛是欧洲少数几个不属于斯拉夫、日耳曼和拉丁民族的国家之一。和它邻国拉脱维亚是欧洲仅有的波罗的海国家。
根据一些现代研究,早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波罗的海周边地区就出现了人类。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可能起源于亚欧大草原的印欧人大量涌入欧洲。其中一支进入波罗的海周边地区后,镇压当地土著,并与其中一部分人融合,逐渐形成各种波罗的海部落。
早期波罗的海部落
因为波罗人处于欧洲的边缘,直到公元2世纪,欧洲其他民族才明确记载了他们的存在。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相对隔绝,波罗的海语,尤其是立陶宛语,在近代被认为受外界影响较小,这对原始印欧语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此外,早期立陶宛在文化上不同于其他欧洲人。以立陶宛人为代表的波罗的海民族是欧洲最后一个被基督教征服的民族,甚至比罗斯等东方国家皈依基督教还要晚数百年。这意味着那些能够长期抵抗基督教的人已经相当有效了。公元12世纪,立陶宛军队多次入侵欧洲其他地区,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奴隶。而他们的生活状态自然让他们成为欧洲基督教国家的眼中钉,所以从1230年代开始,他们也成为了一些欧洲骑士的征服目标。
立陶宛在公元14世纪的鼎盛时期
但当时的立陶宛人真的很会打仗。1236年9月22日,立陶宛先人在立陶宛希奥利艾击败了教皇直属的剑客骑士团所率领的军队,几乎杀死了50名剑客,直接导致了剑客骑士团的解体。公元1362年,立陶宛人在今天白俄罗斯的蓝水战役中击败了蒙古金帐汗国的军队,不仅阻止了金帐汗国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还在不久后将乌克兰首都基辅及其周边地区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因此,到公元14世纪末,立陶宛已经成为欧洲更大的国家之一,其领土覆盖了今天的波罗的海周边地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和波兰的部分地区。
占领欧洲更大的国家莫斯科前后,立陶宛也获得了进一步增强国力的机会。公元1370年左右,立陶宛邻国波兰的钢琴家王朝君主卡齐米日三世死后没有留下后代,波兰王室是最后一个。之后,波兰王位落到了当时控制匈牙利的安茹-西西里王朝手中。但安茹-西西里王朝在波兰的统治基础并不牢固,他们不愿意与西欧的王室联合,因为担心波兰被西欧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386年,当时的波兰王后贾德威加决定嫁给立陶宛人约定的杰拉,波兰成了这场婚姻的嫁妆。立陶宛和波兰在那之后成为邦联,约格拉成为波兰国王。这也使得起主导作用的立陶宛成为欧洲更大的国家。但是,立陶宛也为这段婚姻做了很大的改变。约格拉在与信奉基督教的波兰王后结婚后,为了更好地统治波兰这个基督教地区,决定改信基督教,使立陶宛成为迄今为止欧洲最后一个改信基督教的地区。
描绘格伦瓦德战役的绘画
随后几十年,立陶宛进入全盛时期。公元1410年,立陶宛-波兰军队在其领袖维图塔斯大帝的率领下,在格伦瓦德(即现在的波兰)打败了条顿骑士团。在这场战役中,共有8000名士兵阵亡,14000名士兵被俘,这使得格伦瓦德战役成为中世纪欧洲更大的战役之一。经过这场战争,条顿骑士团被迫割让土地给立陶宛赔款,立陶宛国力达到顶峰。这场战争也成为立陶宛民族精神的象征。
但之后立陶宛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之一,公元1430年维塔乌塔斯去世后,立陶宛和波兰的联盟出现裂痕。然而,公元15世纪末,独立于金帐汗国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崛起,立陶宛在东方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被迫再次与波兰结盟,共同对抗莫斯科。然而,这个联盟,其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成为波兰。
描绘奥尔萨战役的绘画
1514年9月8日,30000人的波兰联军在今天白俄罗斯的奥尔萨击败了80000名莫斯科军队。以500人伤亡为代价,莫斯科阵亡15-4000人,被俘5000人,从而确立了波兰-立陶宛在战场上对莫斯科的优势。从此,尝到甜头的立陶宛人与波兰人紧紧捆绑在一起。公元1569年,双方正式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此时波兰联邦已经成为欧洲更大的国家。
鼎盛时期的波兰-立陶宛联邦
公元1605年,波兰联邦与俄罗斯再次爆发战争。1610年9月27日,里坡联邦达到了国力的巅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一天,他们攻占了俄国的首都莫斯科(拿破仑也曾短暂攻占莫斯科,但那时莫斯科已不是俄国的首都)。从那以后,他们让一个波兰王子成为俄罗斯的沙皇,名义上,他们让俄罗斯成为他们的附庸。当然,这个名义上的附庸,真的只是名义上的。两年后,1612年11月4日,俄国人通过反攻将波利的军队赶出了莫斯科。
越来越小的立陶宛但巅峰过后,立陶宛迅速走上了一条没落的不归路。首先,在波兰联邦内部,虽然波兰和立陶宛在联邦内部名义上是平等的,但是立陶宛在自己的事务上是有自 *** 的。但由于立陶宛自身的衰落,波兰逐渐在波兰联邦内部获得了绝对优势。所以立陶宛很快出现了波兰化的倾向,很多立陶宛贵族开始自发的向波兰语转变。立陶宛的语言、文化甚至民族认同都被波兰同化了。到了后期,甚至波兰联邦的出现也相当于对波兰的普遍认知。
另一方面,在里坡联邦被驱逐出莫斯科后,俄国加速了它的崛起。公元1654年,俄国和波兰联邦再次开战。次年8月8日,俄军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击败里坡军队,一举攻占维尔纽斯。立陶宛首都之一次被外国占领。
北方战争期间被瑞典占领的波兰联邦的领土
与此同时,眼见波利联邦衰落的瑞典也趁机出兵,发动了北方战争。公元1655年至1661年间,瑞典军队多次进攻立陶宛领土,不仅夺取了大量立陶宛领土,也对其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因为波兰联邦,尤其是立陶宛,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急剧的衰落,可以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能够影响欧洲局势,跌落到无足轻重。因此,这一时期后来被视为立陶宛更大的黑暗时期,被称为“大洪水时代”(与基督教传说中毁灭一切的史前大洪水相提并论)。
之后,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周边的霸权地位。但仅仅过了不到40年,实力进一步增强的俄罗斯卷土重来,与瑞典围绕波罗的海出海口再次开战。这场战争的历史被称为伟大的北方战争。经过21年的战争,瑞典彻底失败了。俄罗斯称霸波罗的海,正式成为欧洲列强之一。而立陶宛则在这一时期成为俄罗斯和瑞士的战场,中间爆发了严重的饥荒和瘟疫,期间有40%的人死亡。
然而在此期间,波利联邦幸存了下来。然而此时其君主与地方贵族之间矛盾重重,其曾经引以为傲的“黄金自由”贵族民主制度也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由于这种制度给了贵族太多的权力,波利联邦的贵族阶层在此时高度腐败,波利联邦加速了它的衰落。
俄国和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示意图
同一时期,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国力不断提升,最终完全控制了波兰联邦的政局。公元1772年、1792年和1795年,俄、奥、奥三国三次瓜分里坡联邦。此后,立陶宛大部分地区属于俄罗斯帝国,在欧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但由于俄国的统治将立陶宛与波兰大部分地区分割开来,也扭转了立陶宛人整体的波兰化趋势,立陶宛人的民族意识在这一时期重新觉醒。
俄罗斯对立陶宛的统治持续了100多年。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德国为首的盟军于1915年7月至9月对俄罗斯发起了夏季攻势。当时俄军因装备严重不足损失惨重,被迫全线撤退。到1915年底,整个立陶宛都被德国吞并了。但很快,德国在一战中逐渐疲惫,立陶宛人看到了独立的希望。
欧洲和亚洲的专栏传说:欧洲和亚洲游牧民族的历史系列。作者:杂谈桃花石。8.88人民币。已经有64个人购买了。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立陶宛人趁机宣布独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立陶宛也出现了支持苏俄的苏维埃政权,并且在德国战败之前,扶植了一支名为西俄志愿军的傀儡武装。与此同时,刚刚独立的波兰打起了恢复波兰联邦的主意,派出大军占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于是,小立陶宛发生了四方混战。这些战争最终在1920年结束。虽然立陶宛保持了独立,但它无法收回维尔纽斯,波兰吞并了维尔纽斯。十多年来,立陶宛事实上的首都一直位于另一个城市考纳斯。
佩达(薰衣草)所在地示意图。
1939年,纳粹德国一步步向东入侵。3月20日,立陶宛在德国的胁迫下将其西部克莱佩达地区割让给德国。而德国在立陶宛的扩张似乎引起了苏联的高度警惕。1939年10月,苏联与立陶宛签署了一项协议。苏联将刚刚从波兰夺取的维尔纽斯归还给立陶宛。作为交换,立陶宛同意苏联在其国内驻军。之后,苏联和德国之间的局势持续紧张,但夺回首都的立陶宛 *** 仍然希望保持中立,这当然让苏联很不高兴,因此对立陶宛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1940年6月中旬,立陶宛独裁者斯美塔纳逃离立陶宛。之后,苏联控制了立陶宛局势,并主持了议会选举。之后,立陶宛新 *** 决定将立陶宛并入苏联。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开始入侵苏联,位于苏联前沿的立陶宛很快被德军占领,一直持续到1944年苏联反攻立陶宛。之后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对历史比较熟悉,这里就不赘述了。
现代立陶宛
总之,立陶宛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可以左右欧洲局势的大国,但之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衰落的过程,直到近代成为一个在欧洲排名靠后的小国。但或许是因为辉煌的历史,这个国家似乎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总想在某些场合凸显自己的存在。但对于一个实力弱小的国家来说,这未必是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姿态。(图片来自 *** ,侵权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