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钱
春天是一个适合养蚕的季节。最近京都实验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养蚕,他们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蚕卵孵化出的婴儿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画一张图告诉你。
蚕的身体表面是毛茸茸的。他们吃切碎的桑叶。
蚂蚁蚕吃了桑叶两天左右,就变成了又小又细又长的一龄蚕——毛没了,身体又白又透亮。孩子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蚕也吃榆树叶、橡树叶等。我们发现蚕最喜欢吃桑叶,这是它们的遗传食性。
但是喂蚕的桑叶上不能有水,蚕宝宝吃了带水的桑叶会拉肚子。有农药的桑叶不能喂蚕宝宝。
蚕那么爱吃桑叶,桑叶闻起来是什么味道?桑叶能吃吗?
桑叶也可以做成菜!孩子们特意品尝了桑叶。
随着小蚕长大,孩子们在小蚕身上发现了丝。细心的孩子早在小蚕还是蚂蚁的时候就在它们身上发现了丝。这些丝是用来做茧的吗?
研究养蚕的说明。
孩子们发现蚕确实能吐丝,但吐丝不是用来做茧的,主要是防止蚕从桑叶上掉下来。
胖乎乎的蚕宝宝身上的蚕丝比较多,而且大部分都在蚕宝宝的脚上,把蚕体和桑叶牢牢地粘合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随着蚕宝宝的长大,在“睡觉”(休息)的时候,会在蚕座上吐丝固定身体,蜕皮。
平蚕宝宝死了吗?
原来蚕宝宝蜕皮了!这意味着蚕宝宝又长大了一岁!
有一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蚕宝宝们吐丝结网了!
宝宝要结茧了,树枝也没少。孩子们自发地在小树林里寻找并捡起长短粗细合适的树枝,扎成小捆。
第二天,蚕宝宝一夜就结完了茧。
孩子们还参观了丝绸博物馆。
孩子们发现不同品种的蚕结出不同的茧。
你知道丝是怎样(从茧中)抽出来的吗?
古代有专门用于缫丝的缫丝车。我们来看看缫丝车的运行原理。
在等待蚕茧化为飞蛾的同时,孩子养蚕的故事还在继续。希望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最后时光里,完成自己的成长和蜕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及在网上传播所有作品,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