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时间(农历不是阴历)
我们常说农历和阴历是不同的历法。他们是怎么计算阴历,阳历,阴历,阳历的?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清楚了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照顾他们吧。
01农历神秘的大自然自古以来就极大地吸引着人们,但在没有科学技术的古代,探索大自然奥秘最原始的方式就是观察和总结。
狩猎时代和农耕社会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这一规律周而复始地进行狩猎和农耕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太阳升起再落下(昼夜)的循环就叫做“一日”。
月亮的形状在夜间是有规律变化的,也就是月亮在同一个周期内变化,这个周期是观测统计后的29到30天。因为这个统计的是月亮满月的变化,所以这个周期叫做“一月”,也就是农历的之一个月,也叫太阴月。
月亮的圆和缺
在观测过程中,温度每12个月会有相同的模式。比如现在的炎热气候,再过12个月也会出现,也就是29*12=348天或者30*12=360天。中间值是354天(请记住这个数字,比我们现在知道的365天少了11天),然后就会按照这个规律反复运行。因此,
因为这种历法是根据月亮的变化来划分和总结的,所以称为“阴历”或“太阴历”。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计算,农历一月29日持续12小时44分2.8秒,农历一年持续354天8小时48分33.6秒。
02公历月亮的盈亏在晴朗的夜晚很容易观察到,所以很容易找到规律。那么太阳也会有周期性变化吗?如何探测太阳的变化?这不能打败古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人们发现,每天同一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是不同的。为了进行更好的测量,人们发明了一套工具,即标准海图阴影测量法。其原理见下图:
日晷测影示意图
桌子垂直于地面,地面是被测阴影的物体。桌子与地面平行,上面有刻度,可以量化影子的长度。是不是很聪明?
甚至还有更大的进步。后来人们还设计了日晷,把一天分为12个小时——午、丑、寅、卯、辰、巳、午、卫、申、酉、戌、亥——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听到的“午”等等。一个小时相当于。
回到正题,经过测量和观察,影子的变化在一个周期后会有相同的规律和轨迹,这个周期是365天。这种由观测太阳而衍生出来的历法,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又称“太阳历”。中国有四种阳历:汉族的干支历、十二齐历、天象历和彝族的阳历。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时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据科学测算,一个回归年的时间为365.24天,分为12个月,平均每月30.437天。
03农历农耕社会风气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为了有更好的收成,农耕活动必须符合作物生长的规律,作物生长必须依靠太阳。根据以上内容,我们知道农历和阳历一年相差差不多11天。如果归结为三年,就归结为一个月,如果归结为九年,就归结为四分之一。这可能导致现在应该是播种的时间,但仍然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这样可以吗?
但是这对于我们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来说还是很难的,他们开发了新的历法,采用闰法,弥补了阴历和阴历的差距。常用的闰法有: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春秋中期后十九年闰七个月。因为这种历法不能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所以称之为阴历,是阴阳结合的。所以,我们说的阴历不是阴历,不是阴历,不是阴历~
04公历也就是源于西方社会的公历法,在我国是没有的。它以耶稣出生的日期为公元元年,耶稣出生的前一年称为公元前年,所以公元年没有零年。
这里应该有例子:
1912年清朝灭亡,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里的“1912”和“1949”都是公历概念,意思是耶稣出生的1912年和1949年。
辛亥革命后,中国从次年(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新中国成立那年的9月,一致采用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公元纪年。农历作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沿用至今。
好了,日历的事就说到这里吧。我是@ Dengyingshu625,喜欢阅读和写作。感谢遇见,感谢观看,比较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