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位于有“北国春城”之称的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细节丰富、特色鲜明的省属综合性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东北人民 *** 原工业部于1949年创办的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之一批工业会计统计人才。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学校几经易名。1983年更名为吉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吉林理工大学、吉林机电学院、长春外国语学院、长春职业大学合并组建长春大学。2000年8月,原吉林林业学校合并。2019年9月,学校隆重举行长春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全面宣传办学特色,提升社会声誉,汇聚发展力量。
学校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现有21个教学部,60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济、法律、教育、文学、科学、工程、农业、医学、管理、艺术十大学科门类,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525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3人,其中高级教师123人,副高级教师29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1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98人。高层次人才48人,包括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级技术专家、省级高级专家、省级拔尖创新人才、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型教师等。
在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6项。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级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级专业建设点10个;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8个,其中优势学科7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连续四次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竞赛评估结果300强”。
学校立足东北和吉林省产业结构实际,建立了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和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以李荣和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直接对接中央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等。,多项发明和专利获得国家级奖项并得到转化应用,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大豆深加工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9月,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19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校和科研院所篇)》。李荣和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曾生产高染料木素含量的大豆寡肽粉、大豆异黄酮等10种产品”名列其中。按转化合同金额计算,该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五,合同金额达1.35亿元;在高校以 *** 、许可、投资等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合同金额排名中位列第11位。学校还依托传统机电专业优势,在机械、电子、汽车、计算机、康复器械等领域满足吉林省和长春市的需求。,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拥有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装备与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9个,长春大学机电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平台20个。学校积极推进与部属、省属院校、地方 *** 的合作,与浙江省金华市签订了《吉林大学对口支援长春大学框架协议》、《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与长春理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金华市人民 *** 与长春大学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学校积极推动学科和专业的交叉融合发展,吉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吉林省人体健康鉴定与功能增强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我校在交叉学科和应用基础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学校凝练卓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非常重视特色校园文化的培育。学生连续五年在全国大学生美展中获一等奖,在全国挑战杯、青少年创作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4项。“团风创新创业团队”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先后20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70年来,长春大学及其前身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自我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经过几代成年人的卓越努力,逐渐形成了坚实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独特的教育教学品牌。
1987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吉林省人民 *** 在长春大学建立了亚洲之一所特殊教育学院,专门招收视障和听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中国残疾人之一次接受高等教育。长春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构建了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空的空白。2018年批准3个专业单招残疾考生硕士研究生,其中艺术类和艺术设计类专业为全国之一。30年来,特教工作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荣誉和奖项,被中国残联和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院校”。2002年,时任中国残联主席的 *** 在学院15周年校庆上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更大、学科最全、水平更高的学校,在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领域占据领先地位。”2017年,在学院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贺信中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成立,是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历史性开端,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在新时代、新跨越中,学校将努力把特殊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机构。
长春是“团风”精神的发源地。1989年4月的一天,残疾大学生谢晋收到了一张署名“团风”的10元汇款单。随即,第二张和第三张汇款单不期而至。一时间,不少生活困难的大学生陆续收到署名“团风”的汇款。“共青团员”事迹出现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省、市各级团组织纷纷作出决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立足自身“团精神”,争做青年楷模和时代先锋。多年来,“团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以“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的基本精神内涵。从最初的扶危济困的个人行动,发展到全校师生乃至社会青年团体以“爱国、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符合中国文化和时代精神。2019年,学校隆重举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学习“团风”活动30周年大会,弘扬办学特色,传承“团风”精神。
学校坚持建设“以 *** 技术安全为基础,以 *** 文化安全为特色”的 *** 安全学院,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 传播。2015年,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文化 *** 传播研究会,这是国家网信办成立后之一个批准并主管的全国性社会组织。2016年,全国首家 *** 乡村学院成立,国家 *** 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吉林省唯一 *** 文化研究基地建成。2017年,学校成立了东北三省唯一的 *** 安全学院。2018年获批“ *** 空安全”硕士学位,2019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中国首批具有招收海外留学生资格的高校。先后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29所大学、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有资格接收中国 *** 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吉林省 *** 奖学金和“丝绸之路”中国 *** 奖学金项目的留学生。学校凭借优秀的俄语教研团队,建立了吉林省首个俄语中心,与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赴俄留学培训基地”,建立了亚洲首个开展叶赛宁专题研究的机构——叶赛宁文化教育中心,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俄大学校长论坛,与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获得了世界“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导教、以赛育人、以赛促创新”的工作思路,结合传统和新兴优势学科,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成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FCC车队在2019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襄阳站和珠海站的比赛中再创佳绩,获得2019年更具影响力车队称号。
面对新的征程,长春大学将以习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学校将强化内涵发展,突出凝练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向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数据截至2020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