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米”是小米的古称,是中国最古老的主食。此后逐渐被小麦和水稻取代。最近,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牵头多个组织,在《营养学前沿》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荟萃分析[1,2]:吃小米可以降低二型糖尿病风险,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吃小米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降低身体质量指数。
摄入浓缩谷物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预计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激增51%,从2019年的4.63亿增至2045年的7亿[3],其中二型糖尿病约占总数的90%。高达87%的糖尿病相关死亡发生在主食相对简单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精米、精制小麦、玉米等主食占发展中国家能量摄入的80%[4]。但研究发现,精制主食,如大米、小麦等,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增加死亡风险。2021年发表在NEJM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5]证实,精制主食与发展中国家严重心血管事件或死亡风险增加51%有关(HR: 1.51,95% CI: 1.25 ~ 1.82)。
小米可以降低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改善血脂、血压等。
小米,中国北方又称小米,脱壳后称为小米,原产中国。它是由野生狗尾草繁殖驯化而成。它的颗粒很小,大多是黄色或黄白色。目前全世界已经培育了很多品种。为了评估小米对健康的影响,ICRISAT领导的研究人员对相关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元分析,最近有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营养学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
01
小米降低T2DM风险,改善T2DM患者血糖
研究人员筛选了111项关于小米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其中39项有血糖生成指数的描述——小米的平均血糖生成指数(GI)为52.7±10.3,比精米(71.7±14.4)和精制小麦(74.2±14.9)低约36%。
其中56项研究涉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指数和HbA1c,荟萃分析发现长期食用小米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分别显著降低12%和15%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