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中文网(中文网)
说起“二胎”,总是和1971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联系在一起,提倡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到2015年,二胎政策将全面开放,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为什么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持续了44年的“一胎化”政策松动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人口的上升趋势,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人口数量约为12亿,粮食供应问题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物质资源的匮乏,人民生活的拘束,在那个时代都是极大的奢侈。因此,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是为了解决人民的粮食供应不足问题,也是为了祖国的未来。
开放“二孩政策”是因为随着祖国的发展,人民生活提高了,物质资源更加丰富,杂交水稻发展成功,使祖国的粮食供应不再是问题。但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老龄化严重,独生子女家庭负担加重,让人叫苦不迭。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祖国的发展。
到2020年人口普查时,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4亿左右。与1990年的12亿相比,中国的人口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虽然二胎开放了,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不想生二胎。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如果大家都不生二胎,50年后中国会有多少人?
意识形态变化
郎咸平在采访中说,如果没有人想生二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少于6亿。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到2020年人口普查结束时,中国人口达到14亿,在短短50年内下降了一半。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影响,50年后,年轻一代已经成为社会的支柱。现在对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年轻一代来说,在这种环境下改变思维是必然的。
与老一辈养儿防老的固定观念,传宗接代的固执观念不同,年轻一代大多更独立,思想更开放。况且精神压力和环境压力都比以前大很多,所以大家对孩子的执念也没有老一辈那么强烈。
社会包容性增强,人们自主选择的机会增加,社会福利越来越完善。独生子女家庭在社会中也占有重要的比例。年轻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自然对二胎没有太多依恋。所以大家都不太关注二胎。
精力有限,负担太重
在物质资源丰富的时代,衣食住行都不再是问题,但无论是富裕的时代还是困难的时代,都必然有独特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努力,996忙碌的工作模式让人苦不堪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的社会竞争力只会不断增强,所以生二胎会大大分散家庭的精力,也因此,一般家庭都不愿意生二胎。
生二胎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精力的分散,还有经济上的压力。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占了社会的大多数,两大主力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也就是说一对夫妻要赡养两个父母,加上孩子和自己,一共七个人。如果他们生了二胎,一个家庭用两个劳动力养活六个人就吃不消了。
不仅如此,现在房价上涨很快,每个月的房贷车贷和孩子的教育投资成本已经让一个家庭疲惫不堪,所以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足够大部分家庭打退堂鼓,教育资源竞争激烈,所以大部分家庭不再考虑生二胎。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未来中国人口骤降该怎么办?生二胎只会给家庭带来压力吗?其实生二胎也能给家庭带来欢乐,两个孩子的家庭更和谐温馨。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多一个兄弟姐妹,多一个同伴,也会增加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而且孩子长大后,两个孩子分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会比一个人更容易。有些人会帮忙讨论重大问题,有些人会在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
生还是不生
就当代政策而言,当然鼓励生二胎,但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庭的承受能力取决于孩子生不生。受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现代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即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二孩政策的开放,男女比例依然失衡。
我不禁感叹。50年后中国人口比例下降到6亿,是否与男女比例失调有直接关系。所以,如果一个家庭愿意生二胎,希望不是基于孩子的性别选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生二胎影响很大,社会劳动力下降,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长低迷。但是家庭越来越难,这不是社会希望看到的。
二胎的好与坏并不是绝对的,在每个人、每个家庭不同的视角和观念的考量下,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必理会 *** 的极端言论。
生二胎,有些家长认为不宜多给另一个孩子陪伴,但不征求孩子的意见,造成隔阂或过于偏袒二胎,造成大孩子的心理问题。二胎的出生未必真的如父母所愿互相扶持照顾,以后也没人敢妄下断言。
总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家庭的压力急剧增加。因此,在高压力、高消费的环境下,将来自家庭的压力降到更低,是家庭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
在自然界的规律中,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规律,繁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请记住你的责任,无论是对家庭,对孩子,还是对社会。是否承担这个责任,是否做好准备,是否生二胎,是每个家庭自由选择的能力,但还是希望能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