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工业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MG还有三年就要迎来百年华诞,但它的“车生”却并不那么顺利。它早在2005年被南汽收购之前就失去了一个赛道品牌的光环,而在南汽并入SAIC之后,SAIC名爵的存在在荣威的光环下更加显得多余。
在过去的十年里, SAIC名爵通过宣扬自己的英国血统赢得了一部分年轻人,但继续“英国化”似乎不太合理,所以在2018年为其旗舰车型MG HS定下惊人的高价后,SAIC名爵有些后劲不足。
不过这两年MG慢慢找到了感觉,几款新品都取得了一定的反响。8月,SAIC MG 5以1.3万的成绩击败长安逸动PLUS,成为国产车传统动力车型销量之一。虽然看起来MG SAIC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但其实这个曾经的赛车品牌和现在的国产品牌崛起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这个品牌在技术层面上确实没有太多的短板。
评价一辆车是否优秀有很多标准,比如舒适性、动力性、可靠性、性价比等等。事实上,SAIC MG在这些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四五年前,当国内其他厂商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而浑水摸鱼的时候,SAIC名爵在舒适性这个当时消费者并不太重视的地方发力。
18年旗舰SUV名爵HS在NVH项目上确实下足了功夫,新车试驾的名字叫安静川西。因为那时候市面上的大部分车型基本都没有考虑或者想过做好NVH。事实确实如此。无论是在雅也高速还是著名的318国道上,名爵HS内部的噪音抑制都是顶尖的,也算是20万以下车型的天花板了。
当然,MG HS因为定价过高被市场狠狠踢到了臭水沟里,但这并不妨碍这一核心技术被MG SAIC用在后续的其他车型上。这几款新车MG5、MG6、MG Pilot(MG HS改装)里的噪音抑制都很好,不会有什么莫名其妙的震动。
除了NVH项目,在SAIC MG的技术支持下,动力总成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名爵是一个运动品牌,但是SAIC名爵从南汽过来的时候,好像除了名爵的LOGO什么都没得到。上一代MG 6的干式双离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事实证明不买的人是对的。因为对运动的过度追求,那个干式双离合出现了很多问题。于是去年,SAIC MG终于推出了核心升级,湿式双离合。
目前这种双离合已经应用在MG5、MG6、MG飞行员身上,算是最后的短板了。令人惊讶的是,换上换挡速度更慢的湿式双离合后,MG6和MG飞行员的零百加速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都在8s以内。
SAIC名爵推出的这些最新汽车仍然是新车型,目前还无法看出可靠性是否与过去完全不同。但是看性价比, SAIC MG已经很明确的认可自己了,定价还是挺实用的。
作为MG HS的改款,MG Pilot的起步价从一开始的11.98万降到了目前的9.98万,顶配价也从18.98万变成了15.98万,销量从每月不到2000辆增长到了5000辆左右。与20款相比,MG6的21款价格也下降了2000元(20款在湿式双离合切换后与之前的干式车型价格相同)。MG5属于复兴车型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但是看了一下竞争对手的价格,再看看它67.9-10.49万元的售价,感觉SAIC MG特别良心。
当然,价格下降是由于SAIC名爵选择的一些材料的成本控制。比如MG5的内饰用料很一般,但是放弃也能得到一些东西。SAIC MG的几款新车的内外设计在同级别产品中是顶尖的。再加上供应链背靠SAIC这棵大树,可以在配置上获得更大的优势。
核心技术有竞争力,性价比高,这两点都是SAIC MG崛起为国产车的关键。
写在最后[/s2/]
有点英国味也不丢人。我们中国人不歧视外国人,但是一直说我们是英国车就有点没意思了。SAIC MG前几年营销做不好,是因为出发点不对。提供好的产品,远不能说服消费者提及品牌文化。
近两年来,SAIC名爵的几款核心车销量都在快速增长或恢复,就连名爵ZS的这款车也开始月销过万。这可能与这个品牌在中国开始很少提及其英国血统,而是专注于产品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SAIC名爵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部分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