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是关于刑事处罚的。刑法是保护利益和人权的。而且还要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中国有一部刑法典,有10部刑法修正案,只有一部刑法。
3.学习刑法离不开解释刑法条文的含义。就像写作文一样:“什么”(说明技巧)、“为什么”(说明原因)、“怎么样”(说明效果)。解释技巧只能有一种,理由可以有多种。至于你说什么,要看是谁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解释)和更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说的具有法律效力,社会组织和学者(理论解释)说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4.经常考的口译技巧:①浅显的口译;②扩展解释(ATM解释为金融机构);③缩小解释范围(将丢失枪支造成的严重后果解释为实施违法犯罪的结果);④对解释的异议(14周岁以上应为故意杀人负责,14周岁以下不应负责);⑤纠正和解释(如果刑法有错,只能通过修改来澄清,一般必须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或更高法院);⑥类推解释(将不符合解释为符合,如 *** 罪中将女性解释为男性)。类推解释因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而被司法和立法机关禁止,但对被告人不禁止。
5.常见试题解释理由:①文科解释(用语法、文法论证解释后的意思是否属于刑法术语);②系统解释(根据系统逻辑进行论证);③当然要解释(比较两种性质相同程度不同的行为,典型的是举重要轻,举重要重);(4)历史解释(根据历史发展的视野解释结论,提供合理性);⑤目的解释(根据刑法保护的目的为解释的结论提供合理性)。
6.刑法有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前两个是重点。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说明刑法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别人无权规定罪名和刑罚。刑法禁止习惯法和追溯力。(不禁止对被告人有溯及力),也禁止类推解释。刑法必须明确和适当。有必要明确罪名、特征、量刑和刑期。如果没有不应该被惩罚的惩罚,就不应该有不平衡的、滥用的惩罚。一般来说,罪刑法定原则是更大限度地保护人权。罪刑相适应原则是使犯罪行为与刑事责任相适应。既判力=侵犯法益的应受谴责的累犯的可能性。
7.我国刑法适用属地管辖。中国的犯罪领域。包括领土、领海、领海空。以及悬挂我们国旗的飞机空和船只(flagi *** )。但是,中国的国际列车不属于。地也包括行为地和结果地,两者都可以使用。对于教唆、帮助犯罪人,要看所实施的行为在当地是否属于犯罪。如果在当地不是犯罪,教唆、帮助即使在中国是犯罪也是无罪的。属地管辖也有例外,比如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港澳台地区适用自己的刑法,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变通或补充规定。
8.中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适用属于属人管辖。但必须是侵犯了我国的法益才算犯罪。犯罪更高刑不满三年的,可以不追究,一律追究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管辖权是针对在国外对中国人犯罪的外国人。满足三个条件:①对中国人民犯罪;②是重罪(更低刑3年以上);③双重犯罪(实施犯罪的地点也视为犯罪)。
9.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是从旧到轻。申请对象尚未确定。如果是连续犯,只追究新法生效后的一些行为,司法解释也一样。
今天开始进入刑法概要,我觉得比民法有趣多了。学习刑法不仅需要很强的逻辑性,还需要对汉语有很好的理解。就像今天说的讲解技巧和道理,把汉语理解好并不难。如有疑问,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