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铁岭起源于赵本山,在赵大爷把二人组流传到五湖四海的时候,我对铁岭产生了兴趣。今天一个人来到铁岭,想看看除了二人转还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下了“铁岭西”高铁站,正在发愁铁岭市龙首山怎么走,这时遇到一个铁岭姑娘,面容清秀,戴着眼镜。她说她顺路,可以带我一起,于是我们坐了16路车。开了50分钟,到了文化路的“一中”站,下车,沿着文化路向东走100米,右转进入南马路。沿着南马路往南走1500米,就到了龙首山北门。女孩笑着对我说,阿姨,这是龙首山。玩得开心!这个女孩很热情。她一直在给我介绍铁岭,看得出来她很爱自己的家乡。我要分手了。为了感谢她的帮助,我说我们拍张照吧。我想做个纪念品。
通往龙首山的街道旁,金黄的冻柿子好亲切。是童年冬天更爱吃的水果。
在龙首山门,牌匾上的“龙首钱球”四个字苍劲有力,是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
龙首山位于铁岭市东部,1991年被省 *** 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龙头东临柴河,西临城墙,横贯鄞州南北。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3公里,更高峰海拔156米。因从东南而来,在柴河岸边突然仰起,状如龙头,故名龙首山。龙首山,历史悠久,是清朝康熙皇帝东巡的地方。近年来,龙首山经过多次开发建设,更加美丽壮观。当你登上它,你可以欣赏许多文物古迹,品味古老的神话传说,俯瞰古城的新面貌。
[魁星楼]
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俗称魁星。中国民间信仰认为魁星是主宰文学运动的神。铁岭魁星塔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最初建在鄞州古城东南角,因城墙坍塌而逐渐坍塌。1922年迁至龙首山,后多次改建扩建,改亭为楼。如今的魁星塔有两层,木结构,四层飞檐,而以前城市里的魁星塔,如今已无处可寻。
【秀峰塔】
秀峰塔,原名秀峰寺塔,建于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是一座九级八角实心砖石建筑,屋檐密布。秀峰宝塔高16.4米,底座高约3米。一楼两侧各有一尊佛像,两侧各刻一字,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密檐上下有七十二个兽首,七十二个风轮。
嘉靖二十二年(1544年),由高靖后人修缮。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秀峰塔倒塌,后又重建。清末民初,该塔已被严重剥蚀,后又利用民间集资再次修复。“文革”期间,塔上的佛像和人物都被砸毁了,后来又进行了修复,基本恢复了原貌。可惜装修时表面水泥痕迹清晰可见。民国时期的秀峰塔还有文物,但不翼而飞。
修复后的秀峰塔水泥痕迹清晰。
【慈庆寺】
古慈庆寺位于龙首山北峰之巅,原名秀峰寺、水潮寺,又称三清寺。查阅了大量资料,关于慈庆寺的修建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这座寺庙建于公元707年,也有专家说碑文有误。这座寺庙大约建于明朝初年。慈庆寺建寺以来经过多次维修扩建,形成了四进院落的规模,爬楼梯,一步一个台阶。
此图为慈庆寺正门~醉翁楼。原为山门,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重修为二层木构建筑,名醉翁楼。1939年重建为藏经楼,后改名醉翁楼。一楼是进出寺庙的通道,二楼是贵宾室,曾是文人墨客品茶赋诗的地方。
它就是辽北最古老的寺庙——慈庆寺,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观赏的旅游景点。
慈庆寺西北的瞭望亭。
登上慈庆寺东北角的半壁亭,美丽的柴河沿着龙首山蜿蜒而上。
三馆一地。和亭以及和高的诗和碑亭。《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和指画鼻祖高都是铁岭人。
[周恩来的诗碑]
大河转向东方,
一群密集的家庭帮助穷人。
这堵墙十年后就坏了,
掏钱买海才是英雄。
周总理少年时曾就读于铁岭殷罡书院。据说龙首山是他一生中爬的之一座山。
[八角亭]
八景亭,位于龙首山中段,因铁岭八景图(龙首寻秋、柴河夜渡、白塔横云、鸳鸯湖圆月、赤壁飞雪、杜鹏扬帆、帽峰山云书、山廓对烟)而得名。这座亭子高大壮观,造型优美。八角亭前是一个很宽敞的广场,广场上放着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很多老人在悠闲地晒太阳。
[星光桥]
凌空飞星桥,不知何时建成。桥身是石有才,桥栏是现代白钢。让我对桥感到新奇的是桥两端的石柱,青石,黄龙,红字。这是我之一次看到这种搭配。
[王思馆]
王思馆位于龙首山顶,没有关于王思馆的信息。登上王思亭,西望银川(铁岭市),东望柴河,脚下的村庄掩映在烟雾中,天上的铁岭尽收眼底。
[居民塔]
居民楼位于龙首山的尾部。这座塔和秀峰塔分别位于龙首山的头和尾,遥遥相对。这座塔建造的具体年份不得而知。起初,当地的各种史料中并没有关于驻扎塔的信息。2000年4月,鉴于铁塔倾斜严重,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对驻守的铁塔进行了“大修”,即将铁塔全部拆除重建。在拆除过程中,发现人们对该塔的认识存在很多错误。比如,原以为塔是“八角、八面、九阶、实心、密檐”,实际上塔是八角、八面、九阶、密檐空核心塔;原来,这座塔建于明末或清初。拆塔时发现塔内石盘中保存有明代万历年间“辽东连长李修塔”铜雕,并有历次维修的记录。原来这座塔一直被称为居民塔。从拆塔时发现的文物可知,此塔原名凌影寺塔,旁边应该还有一座凌影寺。从上述文物的发现可以推断,这座塔最晚建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也可能建于元末明初。
修塔的水泥痕迹也清晰可见。
[殷罡学院]
殷罡书院位于龙首山北麓,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的创始人是郝玉,清朝时被囚禁在铁岭。是东北唯一的古代书院,清代五大著名书院之一,关东之一书院。它在东北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是“本市之一次开办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周恩来总理曾经在殷罡学院上小学。
殷罡学院的外墙。
殷罡学院的正门,在古色古香的门卫室中间安装了一排现代化的大门,看起来很不协调。
如今的银园,有假山、曲廊、水榭、拱桥、荷花池,清幽雅致。虽然现在是冬天,对于鱼和花来说已经是“猫冬”了,但是我能想象到鱼游动、百花齐放的美好。
银苑的亭子穹顶很美,画的应该有故事,但我看不懂。
周恩来雕像。
美丽的飞檐。
1946年9月周恩来与美国记者利伯曼的谈话摘要。
这是纸炉,是古代书院的专用设施。又称为惜字炉、融字炉。取崇文尊字之意,用于烧字烧纸,寄托读者对文化再生的希望。
铁岭博物馆。
我参观了铁岭博物馆的两个主题展厅,辽北历史文物展和铁岭地理展。随着龙首山的参观,铁岭的历史文化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我对铁岭有了新的认识。
铁岭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和生活。它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有4000年。铁岭,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朝渤海国,当时叫福州。公元917年,辽太祖在此冶银,故福州改为鄞州。明代在银州设铁岭卫,清康熙年间设铁岭郡。铁岭的历史以辽、金、明清为特征,明清更是独树一帜。铁岭这片土地,一切波澜壮阔,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有几十个将军,几十个秀才,几百个进贡生。
铁岭秋台遗址的发现和对该遗址的考古研究证实了辽北秦汉长城的存在。秋台是秦汉时期重要的边防要塞。丘台遗址是古辽东战国至秦汉时期最北、更大的汉文化遗址。
有点累,我走进了博物馆斜对面的铁岭著名老字号“丁基火烧”。
我点了火勺和包子以及它们完美的羊杂汤。勺子有火鸡蛋那么大,外脆里嫩。皮虽脆,但不掉渣,咬一口清香四溢。羊肉汤热乎乎的,很香。撒点胡椒粉。咦,一碗不够。再来一碗。
铁岭古称银州。铁岭的历史是从昌图开始的,银州、昌图、开远共同组成了铁岭波澜壮阔的历史。但是现在昌图已经没有什么历史遗迹了,所以今天来到开远,想看看开远的咸阳古城(开远古镇)能带给我怎样的思考。
古城周宪建于公元926年,是中国北方更大的古城。周宪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辽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是扶余、大金、东辽、东夏的都城,辽、金、元、明、清的重镇。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完整的最北城市,也是辽、金、元、明、清最北的 *** 级行政机构,有“北方之一城”、“北方之一驿”之称。
出“开原西”高铁站,坐10路小巴到“开原站”。我是小巴上唯一的乘客,花了半个小时才到开元站。
开原火车站,日本人设计,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成,次年竣工,第三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049平方米。这个车站当时的设计很先进,是“满铁”一级火车站。
在开原火车站换乘7路公交车到周宪古城,30多分钟后到达周宪古城。
下了小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大门~银根门。新建的银根门高大、崭新、宏伟。
开元古城(又名周宪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沧桑巨变的古城池。自公元926年辽建市以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后期,满洲越来越强大。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在旧土城,也就是现在的开元老城区以东修建了一座砖城。开元古城城呈方形,墙高三尺五尺,周长十三里二十步。城内有四个城门,东叫洋河门,西叫青云门,南叫银根门,北叫安远门。城墙之上有四座角楼,宽阔,可用于马车。城市周围有护城河,市中心有钟鼓楼。整座城市建筑宏伟壮观。明末清初,由于屡战屡败,年久失修,城内一片废墟。
穿过大门就是开元古城。与银根门相连的是一条大街,钟鼓楼就在这条大街的中间。主街两边都是商店,右边商店后面是老城区的一栋大型居民楼。钟鼓楼西面是崇寿寺塔;钟鼓楼东边的一条街,现在是老城区“最繁华”的一条街,长约300米, *** 寺就在这条街的东端;钟鼓楼北面是仙河。
我有点饿了。只有五六家小吃店,遍布大街小巷。选了一家看起来比较干净的米粉店,要了一碗米线。
我们商店的老板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当她知道我是来寻找历史痕迹的时候,她热情地把我拉到商店角落里滚烫的小炕上,兴奋地给我讲述她所知道的周宪古城的前世今生。当我问主街两边怎么会有这么多被拆的破旧房子时,她生气地说,我是土生土长的老城人。这几年民间一直在开发老城区,搬迁一些居民,拆迁一些房屋,然后 *** 介入,然后就是现在这个情况。
街道两旁被拆除的房屋。
看到这些损坏的老房子没有及时修复,很心痛。
在去崇寿寺塔的路上。
【崇寿寺塔】
崇寿寺塔,又称崇寿寺塔。位于开元古城钟鼓楼东侧。该塔建于晋元年(公元1156年),是宣徽大师李鸿藏骨之所。寿司塔高66米,为13级实心砖塔,檐密。它有八个壁龛,上面有八尊佛像。龛上的宝盖上有一组飞翔的浮雕,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崇寿寺塔,又称崇寿寺塔。
[钟鼓楼]
最早的钟鼓楼建于明初,砖城建成时(1484年),因辽东地震而倒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开元老城商人捐资重修钟鼓楼。
可惜同治七年(1868年),钟楼毁于雷火,铜钟也毁了。同样在这八年里,全城的商人又一次捐款重建钟鼓楼。新建的钟鼓楼为砖木结构,高七尺,共三层,顶楼悬挂一口新铸的铁钟,重四千多斤,声音洪亮。当时鼓楼学校有更夫。晚上,一更,按铃;第二,按铃两次直到五点钟。城内发生火灾,以东、西、南、北四街为准,按“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的规定鸣钟。据考证,更夫于1934年初按铃停止。在600多年的时间里,这座钟楼已经被毁坏了几次。最后一次是人工拆除。1970年,老城革命委员会以妨碍战备交通为由,将同治八年修建的钟鼓楼全部拆除,楼上悬挂的大钟被砸烂变卖。现在钟鼓楼是一座崭新的仿古建筑。
在钟鼓楼下,随处可见古董店放在屋外的旧物件。
街道两旁有许多这样的古董店。
一对小狮子摆在街边古董店门口多可爱啊!
沿着钟鼓楼东街直走一公里左右,就到了藏在房子里的 *** 寺。寺门虚掩,探头四顾,院中静悄悄。不知道 *** 寺对 *** 有没有什么规矩,但好奇心驱使我踏入庭院。寺庙的建筑很漂亮,因为不了解 *** 的宗教,无法描述。为了找好角度拍照,我挪到了院子的右角。突然,我看到地上的残雪上有血迹。血是鲜红色的,应该是刚滴下来的。我的心猛地一紧,急忙后退了几步四处张望。地上满是血迹,鲜红而陈旧。我吓得腿都动不了了,想往门口跑,可是腿好像灌了铅,走不动了。既然走不动了,就四处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防守的。在我的左前方,有一根类似旗杆的白钢柱子。距离地面一米的柱子上缠着一根绳子,柱子底部周围的泥土里卡着很多动物的皮毛。看到这里,我的恐怖之心就平静了许多,因为我以前听说过, *** 百姓在宰杀动物之前,必须向 *** 寺的阿訇背诵经文,而之一刀就是阿訇用一把锋利的刀快速切开动物的四管(气管、食道、两管)。我们面前的这片区域一定是屠宰动物的地方。考虑到这一点,旋转轴的腿可以向前移动。其实从见血到缓过来用了十几秒,但是我却用了十几秒把我汗流浃背。受到惊吓,我失去了继续参观的想法,抬起腿,小跑着走出了寺庙。
[ *** 寺]
开元古城 *** 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寺庙整体容量为青砖青瓦朝南的四合一院落。古城 *** 寺是辽宁省著名的 *** 寺之一,规模宏大,建筑典雅。也是开原老城区保存完好的古迹。
跑出 *** 寺,我的腿又轻了。回到钟鼓楼,向北寻找金线河和小石桥。走一公里左右,就能看到金线河。
这是村口守卫通往石桥公路的石狮。狮子的雕刻有点怪异,但很可爱。
金线河已经结冰了。听米粉店的女老板告诉我,金线河的荷花曾经铺满了江面,非常漂亮。每当荷花盛开的时候,无数的人会来观赏它们。于是有一年古镇举行了荷花节,但是第二年荷花几乎都死了,再也没有开过。我猜这可能是由于进贤河的严重污染造成的。
守护小石桥的狮子。根据石桥侧面的铭文,石桥建于民国三年,即1914年,由当地一个姓赵的大户人家捐资修建。
开元老城区主街东侧是一大片居民区,没有搬走的居民就住在这里。一眼望去,大多是老式的青瓦屋顶和白色飞檐。
旧居区的胡同很规整,有南北向和东西向。因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几乎所有的老房子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修缮,给老房子增添了很多现代的元素,但老房子的主体基本还在,大屋顶还是过去的青瓦,这对于 *** 至今没有很好保护的老城区来说并不容易。
这是一栋保存完好的大老房子,现代化的红砖烟囱格外显眼。两栋房子之间有一个带屋顶的凹门。门已经换成了铁门,而且锁上了。
老房子保存的很好,前面的压力井还在,但是院墙完全是现代的红砖,门换成了黑色的铁门。大门被锁上了。
找一个靠墙的土堆,靠在墙头往里看。除了院墙是红砖,老房子的外观保存的很好。虽然有些地方用现代建材加固,但不影响老房子的典雅。这里以前肯定有比较富裕的人家,因为屋檐下的山墙顶上镶嵌着青砖浮雕,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这个院子和上图完全不一样。房子是新式的现代红砖瓦房,但院子的围墙是保存完好的旧墙,只有门楼损坏严重。
天很冷,手在外面会冻一会儿。老城区的居民都搬走了很多,胡同里也很少见到人,所以我一个人在老城区的胡同里旅行就很不一样了,但是这些一点都没有影响我寻找的热情。
很想找一个完整的门楼,走了好多胡同都找不到。这个门楼好一点,但是青瓦门的上面换成了石棉瓦。红砖院墙和青砖门墙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协调。
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一堵用青砖和铜钱装饰的墙让我眼前一亮。是一栋老房子的西墙。现在正好是下午三点,夕阳明亮地照在山墙上。非常漂亮。用青砖和铜钱装饰的墙壁非常漂亮。我猜这座老房子里曾经有一所大房子,但大门是锁着的,所以我无法进去查看。
“铁岭的葱,开远的蒜”。来开远,找找古迹,买点大蒜不是更好吗?
平时我们吃的大蒜有很多蒜瓣。外面一圈的蒜瓣越来越小,而开元的大蒜有四六瓣。蒜瓣不够大,但还是很脆。于是我找到老城区的农贸市场,买了两辫大蒜。挂在厨房门后面,感觉好有活力。
铁岭,再见。虽然我知道你是因为赵叔叔,二人转是你的名片,但是今天走进你之后,你让我知道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城市。
铁岭,我祝福你!为更仙洲古城(开元古镇)更美好的未来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