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人的生意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在国外也已经闯出了一片天地。老挝、泰国、印尼等国都是邵商的足迹。邵阳人之所以能做遍天下生意,我觉得主要是因为:
1.“少商”历史悠久,始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它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后,是湘商的一支劲旅。今天的邵商是以邵东人为代表的。在邵东人的影响下,弃农从商的人数迅速增加,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2.跟邵阳人的性格有关。吃得苦、忍得烦、受得欺负是湖南人的真实写照,邵阳人把这种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邵阳人做生意,以小事为主。务实,只要有一分钱赚,就会不遗余力的去做,尤其是赚钱的邵东人,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一直以来,大家都对邵东有误解,用“邵东货”这个词来抹黑邵阳制造,谎称邵东货是假冒伪劣,质次价低。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其实邵阳制造不仅便宜,质量也不错。邵阳人这种勤劳能干的精神,足以走遍天下。
3.经济压力的影响。众所周知,邵阳的经济实力不是很强。以前是地少人多,资源匮乏。邵阳的穷人为了生计,开始弃农从商,大量的人走出家门,走南闯北。直到现在,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
90年代,走村串户收集鸡毛、鸭毛、鹅毛、烂凉鞋、铁锅、鸡毛换糖的大多是邵阳人。你还记得自己生于80年代吗?
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都是走村串巷获取相关信息。后来看到邵阳人把这个村的特产运到下一个县市的某个乡镇转卖。赚取中间差价。
当时的环境,因为人多资源少,逼得邵阳人苦不堪言,邵东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所谓乱世出英雄。当时他们的想法是,呆在家里会饿死,不如出去谋生。无论你去哪里,都是我的家。所以,“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邵阳人”。
另外,邵东是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偏远小县。由于人多,资源少,吃硬的邵东人只能背井离乡,所以“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邵东人”。
据说邵东有近40万人在国外做生意,其中10万左右在国外。仅老挝就有5万人,其中老挝首都邵东的商人就有1万人。邵东人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所有省、市、区做生意。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
中国有253个城市以邵东为街道名。如邵东商品街。在中国,邵东人控制了以下几个行业:打火机、箱包、药店...湖南史静曾报道,邵东人是长沙近代商业的发起人。他们从下河街起家,再到高桥市场,靠着邵东人蓬勃发展!其实不只是长沙,贵州,云南,广西很多城市,邵东人都是他们现代商业的启蒙者!(来源:湖南旅游生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