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时历任内阁大学士
明代:解缙、商辂、李东阳、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
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内阁大学士,官名,明代为正五品,包括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主要职责包括票拟批答、上传下达等。
据清人黄大华所辑《明宰辅考略》,自永乐初至崇祯末,历任内阁大学士共163人。
明朝大学士是个什么职务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秘书之职。《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明成祖即位,复原制。
清朝谁出任过保和殿大学士,详细点
治元年(1644),增设学士。顺治十年癸巳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正月丁丑,调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五月乙酉,升太保兼太子太师、内国史院、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陈名夏正月丁丑,调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
二月丁未,署吏部尚书。额色黑、陈之遴二月丁未,仍以太子太保调户部尚书。高尔俨仍以太子太保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三月戊子,疾假。六月丁酉,病休。冯铨三月癸巳,仍以弘文院大学士原官。
图海四月丁未,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成克巩闰六月丙寅,为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
张端闰六月丙寅,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刘正宗闰六月丙寅,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十一月丙辰,加太子太保管吏部尚书。吕宫十二月,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
顺治十五年内三院改为内阁,洪承畴九月甲寅,改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尚书。额色黑九月甲寅,改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户部尚书。图海、成克巩九月甲寅,改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管户部尚书。刘正宗九月甲寅,改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金之俊九月甲寅,改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尚书。蒋赫德九月甲寅,改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管礼部尚书。傅以渐九月甲寅,改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车克、王永吉四月辛卯,降五级调用。巴哈纳九月甲寅,改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尚书。胡世安五月癸亥,为内院大学士。九月甲寅,改为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尚书。
卫周祚五月癸亥,为内院大学士。九月甲寅,改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刑部尚书。李霨五月癸亥,为内院大学士。九月甲寅,改为东阁大学士,兼管工部尚书。
康熙年间
康熙九年,巴哈纳、李霨十月甲午,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事。觉罗伊图、孙廷铨、图海十月甲午,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事。巴泰十月甲午,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事。对喀纳十月甲午,为文华殿大学士,管刑部尚书事。杜立德十月甲午,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事。索额图十月甲午,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事。魏裔介十一月壬午,为保和殿大学士。
雍正年间
雍正三年(1725年),礼部尚书张廷玉署大学士事。四年(1726年),晋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并兼充康熙实录总裁官。六年(1728年),转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七年(1729年),加少保衔。同年,因西北用兵,设军机房於隆宗门内,与怡亲王允祥、大学士蒋廷锡董其事。雍正皇帝临终,命其与鄂尔泰并为顾命大臣。乾隆朝,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死后配享太庙。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
乾隆年间
乾隆十年,一等公讷亲曾由协办大学士升任至保和殿大学士,乾隆十三年九月命傅恒暂管川陕总督,经略金川军务,寻授保和殿大学士兼管户部。十二月乙酉,加太子太保。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傅恒子福康安,授大学士。戊子,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三月,加大将军。
乾隆手下十大重臣
1、高斌,乾隆十年授命协办大学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2、嵇曾筠,乾隆年间官位为文华殿大学士;
3、嵇璜,嵇曾筠之子,乾隆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
4、王杰,乾隆五十一年,命为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次年拜东阁大学士;
5、傅恒,乾隆年间累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
6、刘统勋,乾隆年间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7、阿桂,乾隆年间累官至武英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
8、和珅,乾隆四十九年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兼步军统领,乾隆五十二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步军统领直至嘉庆四年获罪被革职;
9、刘墉于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乾隆五十四年反而由协办大学士降为侍郎阁学,直至嘉庆二年才被再授体仁阁大学士;
10、纪晓岚乾隆年间任礼部尚书,至嘉庆十年正月被授协办大学士。
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大学士多少人
大学士在乾隆年间是三殿三阁共六人,武英殿是其中一殿,是一个人
文华殿大学士和武英殿大学士谁大
武英殿大学士和文华殿大学士都是正一品,但严格意义来说,文华殿大学士一般要高于武英殿大学士,单从该官职上来说,李鸿章比曾国藩更位高权重。
大学士一职起源于唐中宗时期,原来是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的一个官职,但后来的唐宋大都是由宰相兼任该职;到了明朝,因为胡惟庸案,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但还是设立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为皇帝顾问;明仁宗后设谨身殿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号称辅臣,逐渐形成内阁,并在明武宗以后急速发展。到了清朝初期还是沿用该制度,设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不过此时的六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即国事还是以五位议政大臣、十位理事大臣为主。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了顺治、康熙年间,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由内阁参与处理政务。
到了乾隆年间,又裁撤中和殿为体仁阁,因此按顺序改为了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但保和殿大学士太过尊贵,所以在裁掉中和殿后至清朝灭亡只有傅恒一人获得该职位。所以后来的众臣更大的也就是文华殿大学士,著名的贪官和珅就是该职。相对而言,文华殿排在武英殿前,所以身为文华殿大学士的李鸿章要比身为武英殿大学士的曾国藩位更高。
不过因为两者的大学士不是同一时期的,曾国藩是1868年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的,李鸿章是1895年授予文华殿大学士的,再加上李鸿章曾经师从曾国藩,且曾国藩是一等毅勇侯,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死后追封为一等肃毅侯),因此总的来说应该是曾国藩更位高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