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定提存计划什么是设定提存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一个独立主体(通常是基金)支付固定提存金,如果该基金不能拥有足够资产以支付与当期和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所有职工福利,企业不再负有进一步支付提存金的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短期提存计划什么意思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一个独立主体(通常是基金)支付固定提存金,如果该基金不能拥有足够资产以支付与当期和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所有职工福利,企业不再负有进一步支付提存金的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为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调整至离职后福利中)
设定受益计划的期初义务怎么算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在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的义务是为现在及以前的职工提供约定的福利,并且精算风险(即福利将少于预期)和投资风险(即投资的资产将不足以支付预期的福利)实质上由企业来承担,因此,如果精算或者投资的实际结果比预期差,则企业的义务可能会增加。
当企业通过以下方式负有法定义务时,该计划就是一项设定受益计划:
⑴计划福利公式不仅仅与提存金金额相关,且要求企业在资产不足以满足该公式的福利时提供进一步的提存金;
⑵通过计划间接地或直接地对提存金的特定回报作出担保。
设定受益计划的核算涉及四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⑴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如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务变量(如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⑵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是指企业在不扣除任何计划资产的情况下,为履行当期和以前期间职工服务产生的义务所需的预期未来支付额的现值。
在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当期服务成本以及过去服务成本时,企业应当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的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精算假设,是指企业对确定提供离职后福利的最终义务的各种变量的更佳估计。
经验调整是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实际数与估计数之间的差异。
甲企业在2×14年1月1日建立一项福利计划向其未来退休的管理员工提供退休补贴,退休补贴根据工龄有不同的层次,该计划于当日开始实施。该福利计划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假设管理人员退休时企业将每年向其支付退休补贴直至其去世,通常企业应当根据生命周期表对死亡率进行精算(为阐述方便,本例中测算表格中的演算,忽略死亡率),并考虑退休补贴的增长率等因素,将退休后补贴折现到退休时点,然后按照预期累积福利单位法在职工的服务期间进行分配。
假设一位55岁管理人员于2x14年初入职,年折现率为10%,预计该职工将在服务5年后即2×19年初退休。表13-1列示了企业如何按照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其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假定精算假设不变
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区别
定义不同:设定提存计划是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会计处理不同:设定提存计划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设定受益计划采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和“适当的精算假设”,将确定的公式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后续年度福利水平提高时:设定提存计划无。设定受益计划应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之一次产生福利义务至服务不再导致设定受益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是否折现不同:设定提存计划如果在报告期后12个月仍有支付的金额,应折现。设定受益计划对所有设定受益义务折现,包括12个月内支付的义务。风险承担不同:设定提存计划一般非企业承担;设定受益计划一般由企业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