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多久换一次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既不改元,又无年号,一元到底,概称XX帝的XX年。王号纪年比年号纪年方便一些。彼时,承袭王位者,也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周惠王元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帝王们出于政治的需要,便逐渐改变了纪年的方式。我国历史上正式改元是从汉武帝开始。正式建立“年号”作为制度传袭下来,则在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年号实行后,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重建“年号”,即称为改元,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为止。辛亥革命后,所用的民国岁次和袁世凯的“洪宪”仍留有年号的遗迹。
我国历代各朝所定的年号,为了称谓之便,大多以两个字命名,如汉初建、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等等。但也有很少数是三个字、四个字以至六个字的。三个字年号是从公元9年王莽的“始建国”开始的。之后的还有“中大同”和“中大通”等。四个字的年号就不少了,如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唐代武则天称帝后采用的“天册万岁”、“万岁通天”,宋真宗的“大中祥符”等。还有六字年号,如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惠宗“天赐礼盛国庆”等。
封建帝王年号在用词上是十分考究的,总要经过反复筛选,采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应、元、天、中、永”等字开头。因此历史上历代年号的采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现象,如用“建武”作年号的有7个;“建兴”有11个;“太平”做年号的达9个之多;另外“中兴”、“永和”、“永平”、“永兴”、“建和”、“建平”,这些年号就分别各有6个皇帝使用过。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历史知识,有的是有意追慕摹仿前朝,因而导致年号重复。
古时纪年法
1、谥号纪年法。先秦时一般用王侯即位的年次前边加上谥号来纪年,如鲁隐公元年,齐醒公十年,秦穆公十五年等,这种纪年 *** 叫谥号纪年法或帝号纪年法。
2、年号纪年法。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法。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从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年,一直延续到清末,所不同的是汉至元朝,一个国王可以拥有许多年号,明清两代一个国君只有一个年号。如汉武帝建元元年,太初三年,天汉四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清圣祖玄烨六十一年。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共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古代皇帝年号顺序排列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年号分类及代表年份
年号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根据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类:夏历年号、秦汉以前的封号和帝王年号、以及唐宋以后的帝王年号。夏历年号是夏朝时期使用的,如夏朝的年号有夏、夏后、夏后氏、夏后氏儿、夏后氏儿孙等。秦汉以前的封号和帝王年号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纪年方式,如封号有公、侯、伯、子、男等,帝王年号有黄帝、尧、舜、禹等。唐宋以后的帝王年号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纪年方式,如唐朝的年号有贞观、开元、天宝等,宋朝的年号有太平兴国、咸平、宝祐等。每个年号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时期的特征和变迁。
古代年份,年号,是什么如:甲乙丙丁
六十一甲子,甲子是怎么来的呢。由十天干十二地支相互排序组成的。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辅之以年号,每个皇帝的年号是不同的。但是要换算多少年前的事,真的还是很麻烦。
七十二变和三十六变谁厉害。emmmmmm
三十六变厉害。三十六变:斡旋造化、颠倒阴阳、移星换斗、回天返日、呼风唤雨、震山撼地、驾雾腾云、划江成陆、纵地金光、翻江搅海、指地成钢、五行大遁、六甲奇门、逆知未来、鞭山移石、起死回生、飞身托迹、九息服气、导出元阳、降龙伏虎、补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无影、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开顷刻、游神御气、隔垣洞见、回风返火、掌握五雷、潜渊缩地、飞沙走石、挟山超海、撒豆成兵、钉头七箭。
七十二变:幽通、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
御风
、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定身、斩妖、请仙、追魂、摄魄、招云、取月、搬运、嫁梦、支离、寄杖、断流、禳灾、解厄、黄白、剑术、射覆、土行、星数、布阵、假形、喷化、指化、尸解、移景、招来、迩去、聚兽、调禽、气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导引、服食、开壁、跃岩、萌头、登抄、喝水、卧雪、暴日、弄丸、符水、医药、知时、识地、辟谷、魇祷。懒的编辑
什么是公元年号
公元纪年法又叫又称西历、西元,公元原称基督纪元,时当今世界上通用纪年法。中国古代还有三种纪年法,分别是帝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现代学者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用公元与公元前的说法。
年号纪年法是汉武帝首创,公元前140年年号为“建元”,即“建元元年”,此后帝王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历代帝王每逢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