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带动了资本热潮。
根据京东物流最新公告,其在香港的IPO价格定为每股40.36港元,发行约6.09亿股,预计5月28日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物流新股认购非常火爆。此前有消息称,京东物流已成为近期为数不多的首日展认购超千亿的新股。据最新披露,京东物流在公募阶段获得715.61倍的认购,共收到136.49万份有效申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据新浪港股行情显示,有“女股女神”之称的凯瑟琳伍德旗下基金ARK在国际配售中买入京东物流380万股,涉及1976万美元,折合逾1.5亿港元。此前,京东物流披露其IPO获7家基石投资者批准认购约119亿港元,包括软银、淡马锡、老虎环球、中国国企重组基金和中国诚通投资、黑石、马修斯基金和橡树。这些资本巨头的加持,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信心。
一组信息凸显了资本市场对京东物流的追捧。这背后,不禁让人深思,京东物流向资本市场亮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京东物流的模式和定位是什么?SF和SF有什么区别?京东物流真正的成长逻辑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京东物流?
笔者查阅了京东物流的上市资料和相关报道,试图回答前述问题,勾勒和还原一个更加清晰的京东物流。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仅作为行业观点提出,并非投资建议。
01
垂直性能,参见增长
根据招股书披露,京东物流这三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风起云涌。
2018-2020年,京东物流营收分别为379亿元、498亿元和734亿元,其中2019年同比增长31.6%,2020年同比增长47.2%。也就是说,两年之内,京东物流基本实现了收入翻番。今年之一季度,京东物流营收增幅继续扩大:营收达224亿,同比增长64.1%。
其中,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持续上升。据披露,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的46.6%。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外营收的比例决定了京东物流空的发展,也是其开放战略成败的标志。目前,其开放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
在营收和外部客户收入都高速增长的同时,京东物流的毛利率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2.9%、6.9%和8.6%。京东物流的亏损就不用说了,一直是个问题。但从财报来看,京东物流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盈利能力:如果剔除约48.6亿元的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2020年京东物流调整后净利润将超过17亿元。
但事实上,相比利润,目前更值得考虑的还有另外两个因素:成本和规模。
京东物流无疑是物流行业最愿意为一线员工花钱的企业。在员工支出方面,2020年京东物流将为一线员工共支出261亿元,远超行业和全国平均水平。京东物流也是行业内少数坚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这虽然为京东物流赢得了品牌口碑,保证了优质服务,但也让员工薪酬福利支出成为京东物流运营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项。
此外,京东物流近年来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产生了不少费用。虽然这些费用让京东物流建立了护城河和竞争力。
所以,京东物流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降本增效,让人和设施的效率更大化。无疑是扩大规模,摊薄单件物流成本的最有效方式。事实上,之前就有证券机构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网点模式下的成本降低幅度空有限,仓配模式下的成本降低幅度空仍然存在。“京东物流的规模效应还是提升空。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快递小哥的发货量增加,仓库和转运中心的运营效率提升,成本端有望进一步优化。”
除了摊薄成本,就京东物流而言,规模扩张的另一个作用是打磨解决方案,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变成标准化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拓展市场——这与京东物流的特殊定位有关,后面会详细介绍。
总之,目前京东物流正处于业务扩张的高速增长期。与盈利能力相比,业务增长和市场份额扩大更为重要。
02
横向定位,看竞争力
如前所述,过去京东物流的一个重要投资是基础设施。如果要说物流行业的“基建狂热分子”,京东物流绝对榜上有名。数据显示2019-2020年,京东物流仓库数量从550个增加到900个,管理仓储面积从1200万平方米增加到2100万平方米,仓库数量和面积几乎翻了一番。
此外,京东物流还构建了仓储 *** 、综合运输 *** 、最后一公里配送 *** 、大宗 *** 、冷链 *** 、跨境 *** 等六大 *** 。其服务范围几乎覆盖中国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布局很容易和顺丰比较,但京东物流和顺丰从底层和定位上其实不是一类:
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标准化产品,通过配送更多包裹来摊薄配送 *** 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获得更多的包裹,然后通过分拨中心和干线,从A点快速运输到B点。
JD.com的“快”物流不是依靠飞机等交通工具实现搬运速度的快,而是通过对商品销售和供应链的了解,合理规划仓库 *** ,分配库存,基于预测能力,提前将商品放置在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缩短履约环节,减少搬运次数,实现高效履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京东物流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与其他物流公司不同的基因。从之一天开始,它就从集成供应链的角度规划自己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自己的能力,为客户服务。
从企业定位来看,京东物流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可靠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也就是说,京东物流的核心战场是“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这也是京东物流区别于其他物流公司的地方。这种定位也决定了京东物流不同的成长逻辑。
京东物流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从我们的行业趋势来看:
现在物流的门槛越来越高,不仅需要重金投入,而且越来越专业化。基于社会分工理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无疑是更佳选择。外包物流服务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还可以避免原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前期成本。根据预测,中国外包物流服务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44.0%提升至2025年的48.0%。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体化供应链将逐渐成为未来物流外包的主流模式。所谓一体化供应链,可以理解为物流服务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包括快递、整车和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等增值服务。这些服务以综合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上述判断也是基于行业的变化趋势:
如今零售业态的创新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不仅是线上线下融合,直播电商、视频电商也出现了,渠道更加多元化,消费变得随时随地。渠道和需求的变化也反推着供应链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全渠道一单库存上,还体现在消费数据驱动的快反供应链、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优化决策、数字物流下的精准绩效上。
当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渠道越来越多样,物流越来越智能化,供应链越来越需要高效、准确、敏捷、快速的响应。当管理这一切越来越困难,投入越来越高的时候,就需要外包给供应链物流服务商。通过其集成供应链服务能力,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各类物流资源的统一调度,利用供应链技术实现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供应商补货等的智能预测和管理。通过其仓网布局、仓配管理等能力,既能支持全渠道销售,又能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此外,一站式解决方案还可以帮助企业避免繁琐的流程和沟通成本,从而提高业务效率。
即使从成本的角度,也可以通过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进一步优化。JD.COM集团副总裁、京东物流首席战略官符兵曾做过相关表述。他说:过去十年,中国物流和快递的前端零售成本大幅下降,已经拥有全球更便宜的快递价格和运输价格,但这十年供应端、制造端、流通端的企业供应链成本并没有大幅下降。企业在供应链效率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比较落后。
那么,综合供应链服务市场空,到底有多大?根据燃烧知识咨询的报告,预计综合供应链物流服务业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2.0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3.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然而,由于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各垂直行业的特定要求,国内集成供应链物流服务市场高度分散。京东物流作为国内更大的综合供应链服务商,2020年市场份额仅为2.7%。可以说发展空是巨大的。
这种市场机会不是不知道,但即使看到了,也不一定有机会进入。顺丰有这样的潜力,也透露出了它的野心。顺丰高管曾说:“未来用单一的同质产品服务客户是没有竞争力的,客户供应链存在很多痛点和需求。通过产品组合装箱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客户供应链更好的效益,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京东物流作为这个赛道的领跑者,也在很多方面做了领先的积累:
首先,物理世界中的物流基础设施 ***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基础是覆盖全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覆盖整个供应链的产品。京东物流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遥遥领先,比如前面提到的庞大基础设施,这里就不赘述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京东物流拥有仓配、快递等六大 *** ,可以在各自领域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可以作为集成供应链服务下的积木式产品,形成打包的集成服务。
其次,数字世界中的物流技术
做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因为它要求物流服务商不仅要提供运输、仓储、分拣、配送等基础物流服务,还要提供销售预测、生产计划、SKU、库存管理等增值服务。
从数据上看,过去三年,京东物流在技术上的投入近53亿。截至2020年底,京东物流已拥有和正在申请的技术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超过4400项,其中与自动化和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超过2500项。当然,更有说服力的是以京东物流亚洲一号为代表的智能仓群,以及其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相关能力。
第三,业务流程认知和行业洞察
从自建到开放,这一发展过程让京东物流具备了“零售物流”的双重基因,使其与商业物流的结合更加紧密,也使其深刻认识到中国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行业的独特特点。如前所述,京东物流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与其他物流公司不同的基因。它不是创造标准化的产品,扮演快递那样的载体角色,而是从一体化供应链的角度来建设能力,服务客户。而且不同于快递,快递是标准化的产品。供应链解决方案本身具有明显的定制化特征,需要对业务流程和行业有深刻的认知洞察,这恰好为京东物流提供了发挥优势的舞台。
基于丰富的服务经验和深刻的行业洞察,京东物流已初步具备为各行业定制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能力。据披露,2020年,京东物流为超过19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涉及快销行业、服装、家电、3C、汽车、生鲜,其中综合供应链客户数量达到5.27万家,较2018年增长62%。
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的增加,不仅意味着“买单”的客户数量增加,也意味着京东物流可以深入不同行业和客户,了解需求,熟悉痛点,解决问题,完善供应链解决方案,进而打造模块化产品,通过积木式的方式对外输出,最终实现从定制到大规模复制的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本文之一部分会指出规模和市场份额对京东物流来说比利润更重要——为了把产品打磨成未来。
那么,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结果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今年之一季度,在京东物流的帮助下,JD.COM集团的库存周转天数进一步减少至31.2天,与去年之一季度相比大幅减少了4.2天,创下了比往年消费旺季更快的库存周转天数纪录。
JD.COM仓库自营商品100%由人工智能预测、采购、补货。
京东物流曾为某知名品牌提供智能商品布局服务。全网配送时效优化10%,运输成本降低200万/年。
目前,京东物流已经为多个领域提供一体化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其中既有雀巢、联合利华、格力、无印良品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也有瓦轴集团、供销社系统等大型国企背景的行业巨头。同时,京东物流在全国各地的产业带都构建了智能供应链模型,如广州美妆、义乌文具、汕头内衣、平邑水果罐头等上百个产业带。
……
除了以上,京东物流近期的布局也给它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空: 比如与Aauto faster的战略合作,比如与腾讯智慧零售联合推出京腾云仓...这些动作意味着京东物流正在进一步向视频电商和民营零售输出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在网红经济时代的快速供应链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京东物流在仓储方面的强大资源也为其服务社区团购提供了优势。除了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各个 *** 的单兵作战能力也越来越强。
当然,京东物流也需要弥补短板,比如提高获客能力,扩大外部客户收入占比;比如扩大规模,摊薄成本,进一步提高利润率;比如提高干线运输能力,改善供应链解决方案等等。但从核心战略来看,京东物流选择了宽赛道、高壁垒的发展道路。
京东物流要做的不是综合性的物流巨头,而是供应链基础设施。正因如此,京东物流选择了不同于大多数玩家的赛道——市场规模达2万亿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
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不是专注于某一个环节,而是通过相关技术和经验,从供应链优化的角度提供一揽子服务,帮助客户降本增效,为所有渠道提供供应链支持。不仅比拼单兵作战能力,也比拼多兵种集团作战能力,还更深入到供应链上游。
在这个赛道上,无论是基础设施和物流产品,还是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经验,或者是一揽子解决方案,京东物流都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追赶者要达到同样的水平,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成本。此外,与快递标准化不同,供应链服务强调定制化,反而带来了更高的壁垒。
京东物流正在进一步强化自身优势。据测算,京东物流本次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为241.13亿港元。上市募集资金的55%将用于升级和扩大六大物流 *** ,保持竞争优势;20%的募资将用于开发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相关的先进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数据分析和算法以及其他底层技术;15%的募资将用于拓展整合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广度和深度,深耕现有客户,吸引潜在客户。
来源/物流参考(ID: Wuliu文志)
作者/叶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