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五一广场西北角,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春阳宫。
她依然躺在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里,历经沧桑,精神可嘉。
太原春阳宫,原是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寺庙,俗称“吕祖寺”,因吕洞宾路号又叫春阳宫。《春羊子》。
清宫是宋末张凤仙所建。明万历年间的改建和重建,将道观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太原春阳宫是山西三大春阳宫中的“中宫”(“南宫”是芮城永乐宫,“龚蓓”是大同春阳宫)。它占地10000多平方米,有70多个大厅。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道德门、仙殿、吕祖庙、九曜十八洞、玉皇阁。其建筑设计新颖,布局紧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长廊蜿蜒幽僻。可以说是巧中有巧,密中有趣。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宫内已不存在宋元时期的建筑,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迹。
现在太原的春阳宫是一个五进院落。
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宫门外围空形成之一个院落。庭院中央矗立着一座造型典雅、结构巧妙的四柱式明代三楼木牌坊。牌坊前后的两块匾额“卢天仙庙”和“蓬莱仙境”道出了这里的内涵和风景。
沿着东侧的假山小道拾级而上,可以在山顶看到宣彤焦红皮云的真石棺和元代关公的铜像。
▲明代四柱三楼木牌楼
▲宣彤焦红皮云真人石棺
▲元代关公铜像
西侧为碑廊,嵌有古碑、石佛、石兽、石经等。,多为汉代至唐代作品。其中涅槃变相碑为国家一级文物,为武周天申二年(691年)碑文。碑上雕刻着佛祖涅槃前后的情景和佛传故事,雕刻手法在唐代相当丰富华丽。
▲碑廊
▲涅槃变相碑
过了“道德关”,进了二院。门两侧有“桃河昊天(天)为仙班之一,庙开于晋(地)地,其下建筑无与伦比”的石对联。这本书是明代著名道士孙一元写的。
二院入户门后墙上,刻有“澎湖嘉瑞”九重篆书。院内古树四棵,藤柏缠绕,相互交融,已有千年历史。
▲二进门
▲道德之门
▲《澎湖嘉瑞》九折篆书
▲庭院的第二个入口
绕过弥勒佛像,吕祖殿就在眼前。建于明代,此殿是宫中的正殿,位于三晋院中心。其建筑风格简单刻板,规制极高。它是明代建筑的瑰宝。
▲二院弥勒佛像
▲吕祖典
▲吕祖厅供奉的吕祖和侍者雕像。
▲吕祖殿外围墙上的石狮子
穿过吕祖厅,在砖券拱门正上方有一个“虚空洞”,上面刻着“别有洞天”四个字,楼上洞檐下挂着一块“瀛洲仙境”的匾额。
▲虚无洞
▲“瀛洲仙境”牌匾
据考证,四院为“九宫制”。是上层木结构,底层砖穴,俗称“九窑十八洞”。
洞穴上层有四个扇形角亭,庭院中央有三个方形二层亭。
庭院的底层平面是一个贴角石的正方形,它是按照八卦中的“干、看、根、真、熏、理、坤、对”的方向建造的,庭院中央的“两层三坊亭”的方形贴角石底层形成了地下九宫。窑洞上层第四层的四个亭子和庭院中央“方三两层亭子”上的九个角组成一个九大行星,呈现出天上九大行星与地上九宫相对应的格局。
▲九窑十八洞庭院景观
▲扇形角亭
四院二楼回廊亭内,一楼有明代毗卢佛铜像,二楼有明代真武大帝铜像。
▲庭院的四个角落
▲明代青铜镀金毗卢佛像
▲明代真武大帝铜像
穿过灵宝洞进入五院。灵宝洞陈列的汉代画像石,展现了先民农耕、战争的场景,是优秀的石画。
第五院前面是一座有洞的建筑,有楼有亭,东西两侧是两层木地板。楼下的 *** 山洞里有一尊长阳佛。东楼和西楼陈列着石雕、木雕和泥塑。
▲灵宝洞
▲汉代石刻
▲五进院落内景
▲石雕雕像
明代文昌皇帝的青铜镀金铜像
明代道教铜像收藏
韦陀青铜镀金佛像收藏
明代关木雕像
▲长阳佛像
充满生机的艺术瑰宝太原春阳宫。她的美不仅在于古人精巧的建筑,更在于当代文物工作者展示的历代精品。
在这里,我们与厚重的历史对话,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品味由来已久却未曾离去的并州记忆...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 *** :太原日报视觉策划中心
选题策划:平原
摄影:苏
责任编辑:孙舒婷
封面设计:王金国
总制片人:[/s2/]苏
来源:光影太原微信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