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在哪里(江南贡院所在地)原创2021-07-15 08: 37兵哥的小历史
考一个人不容易。结合老照片和文字资料,再现清代江南乡试场景。
1873年江南宫媛的全貌。
江南乡试考点位于南京江南宫媛,是皖苏两省(含沪)进士考试的地方。清初有8000多个试验棚,后不断扩建,1873年达到20644个。其规模居全国贡院之首。
江南贡院的检查棚。
乡镇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三场,每场三天,分别在8月9日、12日、15日举行。连续九天全封闭,该考试的同学都可以在考试棚里吃喝拉撒睡。
江南宫媛明园大厦。
秀才(学生)、生(国子监学生)和教职人员( *** 、州县学校的儒学教师)都可以参加,其中秀才占绝对多数。在正式考试的前一天,也就是八月初八,从两省长途跋涉到南京的考生,都要带着考试筐到江南贡院核对身份,进入考场。
等待进入希拉姆医院的候选人。
每个被录取的考生都必须 *** 衣服,让考官搜书等作弊工具。由于每次考试都有一两万人,要保证考生安全有序地进入希拉姆医院是非常困难的,往往需要一天一夜,甚至不够。据记载,1813年江南乡试,恰逢大雨,道路泥泞。“同学们都怕丢了名额,都往人多的地方冲,这样就不能很快进城,初九就要关门了”。
考生在希拉姆医院自己找房子。
考生找到指定的房间位置,在里面老老实实答题。他们总是被监视着,不允许随意走动。这个棚子有四英尺深,三英尺宽,大约六英尺高,面积只有一平方米多一点。三面都有墙,只有南面是开着的,可以防止考生窃窃私语。东西墙之间有上下两个砖缝,离地一至二尺。安装两块木板,一块放在另一块上面。白天,它们是回答问题的桌子和凳子。到了晚上,两块木板拼在一起,就成了休息用的床。
正在参加考试的读者的桌子上有一个考试篮。
考生的考篮值得一说。考试用的文具和生活用品都要自己带。要求考生带着大包小包进场,其中一个尤为重要。
江南贡院的检查棚。
李在的小说《官场现形》中之一次说,“考中一个不容易。你进去考试,祖上三代都跟着,站在龙门帮你提考试筐。不然怎么能扛得动一百多斤的东西?”笔墨、蜡烛、被褥、食物等。都在测试篮里。曾朴在《孽海花》中进一步写道:“三屉考试篮中,下层是笔墨、稿纸、挖刀、浆糊等。;中层是一些精致的细点,好吃的小菜;上层是米盐、酱醋、鸡蛋等食物……”可谓是应有尽有。
以上两个例子虽然属于小说家,但都是作者根据史实写成的,是可信的。
1891年,江南乡试出炉。
三年一次的考试能有几个人幸运?清代江南乡试共108科,录取考生13501人,其中江苏8763人,安徽4738人。据学者统计,顺治朝录取率更高,为1.75%;康、雍、甘、贾、道四朝均低于0.8%;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为1.5%左右。竞争之激烈真的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