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公共艺术就业难吗)
如果你关注过东京奥运会,一定会对这个开幕式印象深刻。不仅被评为最差的奥运会开幕式,还被网友戏称为奥运史上最接近黑社会的时刻。就连日本国宝级导演北野武也直接在记者面前说要“退钱”,因为他觉得“这个开幕式太丢人了,我都没脸出国了”!
出于好奇,AB君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去刷了一下成绩。真的像是立体的《百鬼夜画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与日本传统文化尤其是鬼文化的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真宝博物馆里的《百鬼夜行》画卷
在日本,鬼文化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作用,也为日本的动漫、动画、文学、影视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犬夜叉知名的动漫《我的龙猫》、《夏目友人帐》,以怪物为主角,甚至还有《千与千寻》中怪物澡堂里的怪物。鬼文化不仅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而且持续发展,至今仍广受欢迎。
动漫《龙猫》剧照
千与千寻动画剧照
每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是一个国家集中文化输出的重头戏。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日本人把鬼文化上升到国家文化层面,出现鬼造型也就不足为奇了。或者可以理解为奥运会是对疫情中逝去生命的尊重,也反映了日本备战奥运会的苦涩过程和复杂心情。
震惊网友的公共艺术作品,原来很温暖。日本东京涩谷空代代木公园兴起的艺术项目Masayoshi Dream。
东京奥运会开幕前,日本艺人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为奥运热身。7月16日,一张巨大的、黑白相间、面无表情的“脸”在日本东京升起。这个近20米高(6 -7层楼)的脸形气球,上升到空后,成为东京乃至全球热议的“事件”。因为,看到的人会觉得恐怖,而不是惊喜。
“眼”的三名成员:(左起)南川健二、香神、田梅宏摄影:田崎敬浩对岛
不过,不用怕,因为这是日本现代艺术团体“爱目”为迎接东京奥运会而推出的艺术项目“右梦”。该作品以“更广泛的人类项目”为基础,收集了超过1000张笑脸,不分性别和国籍,最终选择了一张真实的脸,前提是不能是名人。结合东京奥运会,以“个人与公共”为主题,创造出实际的“个人”面孔,作为景观的一部分存在于“公共”环境中。该项目的创始人黄向说,“我希望它能给看过作品的人带来实现梦想的勇气。”
快乐之旅:10米高的木偶MOCCO出现在东京,为奥运会助阵
巧合的是。7月17日,日本东京街头10米高的提线木偶MOCCO亮相东京,为奥运会助阵。木偶披着一件白色斗篷,身上盖着五颜六色的竹条。它不仅能活动四肢,还能转动眼球,甚至时不时吐出白雾。就是这样一个吓到网友的活动,却叫“承载幸福之旅”,真的跟不上岛国人的审美。据了解,这个巨型木偶也是用日本311大地震重灾区孩子们的想法设计的。目的是在奥运会期间向世界展示灾后恢复的信心。
布偶莫科
2013年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橡皮鸭
如今,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很多艺术家都做过类似于“真梦”和“莫科”的大型艺术作品。比如2013年出现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橡皮鸭,7天就吸引了100多万人观看;2019年1月,KAWS的巨型娃娃空登陆台北,吸引民众打卡。
2019年1月,KAWS的巨型娃娃空降临台北。
它们坐落于城市空,或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规模宏大,或与当地的文化历史文脉相契合,形成自己对城市的影响力。因为观看和体验这些装置作品,表现了人们对真实正常的公共生活的渴望。
那么,什么样的公共艺术才是好的、有价值的呢?
1982年6月,在第七届卡塞尔文学展开幕式上,德国艺术家博伊斯实施了作品《七千棵橡树,城市绿化代替城市管理》,将艺术的概念扩展到“社会雕塑”,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界的里程碑。
什么样的公共艺术是好的,有价值的?可能生活在城市的人会更容易有这样的疑问。比如沉浸在统一牌匾字体和卷首色的街道;摆放在望京街头的大熊猫雕塑;海边的巨型贝壳雕塑等。,在公共领域有很多不堪入目的公共艺术,正在成为我们今天新的“视觉污染”。
放置在望京街的大熊猫雕塑
公共艺术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环境艺术、行为艺术等一些先锋派的实验艺术,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其个性化的艺术性和对大众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公共艺术可以改变其所在地方的景观,突出一些特色并引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展示城市的历史和价值,也反映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
大卫·塞尔尼的雕塑《卡夫卡的头》位于布拉格市中心的乐购超市后面。
那么,什么样的公共艺术是好的或有价值的呢?对此,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弗朗西斯·莫里斯(Francis Morris)曾提到以下几点:“它不应该看起来像公共艺术;它不应该是永久性的;它不应该是为社区设计的,而是与社区一起设计的;它要有开放的视野,勇于接受一些意外和失败;它不一定非要去那些常规的地方展示;它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而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最终目的。”
克劳斯·利特曼《为了森林——大自然无止境的吸引力》2019
摄影:格哈德·毛雷尔
300棵树从体育场的跑道上拔地而起,随着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对气候危机和森林退化带来的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及时警告。
「公共性」和「艺术性」的比例是如何分配的?一个公共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和艺术性的比例如何分配?这是公共艺术研究的更大难点,也就是著名的公共艺术悖论,因为一件公共艺术品基本上是城市管理者、投资者、艺术家、公众四方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上述四方由于各自的权益不同而无法就公共艺术的理解和认知达成一致,那么许多公共艺术所必需的公共性和艺术性就会在各种话语权的角力中丧失殆尽。
格鲁吉亚雕塑家塔玛拉根据1937年的爱情悲剧小说《阿里和尼诺》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感人的雕像《男人和女人》
艺术家是公共艺术方案的提供者和实施者,他们在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某种程度上,艺术家对公共艺术的认知水平和创作能力直接决定了公共艺术的成败,正因如此,近年来“艺术项目”一词逐渐取代了使用频率有所下降的“公共艺术”。
更有创意的“艺术项目”“艺术项目”不再局限于作品的展示,而是与时俱进,与个体的社会现象相联系。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再者,这是一种不同于固有观念的社会活动,通过接触社会碰撞出艺术的新火花。艺术家们以废弃的学校和房屋为基点,在野外展示他们的作品,在村庄进行表演,并以各种形式进行旨在解决社会群体共同问题的社会实验活动。
为纪念曼德拉被捕50周年,艺术家Marco Cianfanelli在南非夸鲁省纳塔尔省设计了一座由50根黑色钢柱组成的曼德拉雕像。
艺术项目的主要特点包括:
1.关注 *** 过程,通过过程让创意内容清晰。
2.在实施地开展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社会活动,即符合社会时代特征的“特定场所艺术”。
3.在关注作品效果的同时,不断推出新的创作。
4.聚集各行各业的人一起工作。
5.推动社会各界关注艺术以外的领域。
文章开头提到的右梦,就是一个典型的艺术项目。艺术团最初在网站上收集了1000多张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在东京郊区共开展15场“人脸采集工作坊”线下活动;开了一个“脸会”,讨论应该出现哪张脸,确定选脸的标准;对于“正梦”出现的地方,小组在东京做了多次调查;后期 *** 。最终,《真梦》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
在恐怖美学盛行的日本,艺术项目“右梦”是成功的,尽管它与伊藤润二的“有头的气球”非常相似,让人感到恐怖。当你突然看到这部作品时,它仍然会是一个“铺天盖地的谜题”,你的感受会因人而异。正如“目的”组成员南川健二解释的那样,“不管是谁,都应该有一秒钟的‘虚空’时刻。在那一瞬间,生活,羁绊,烦恼可能会突然消失。希望大家能理解。”
国内公共艺术项目随着艺术村的建设和城市文化的升级,以及大众意识的加强,也出现了一波大众艺术热。农村艺术振兴最成功的案例是老婆有大地艺术节。2000年,日本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越南后油,受到这里土地的启发,他举办了之一届地球艺术节。此后,每三年,数百名世界顶级艺术家将聚集在月后,与村民和志愿者一起工作。艺术品散落在村庄、田野、空房屋、废弃学校等760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不仅充满地方风情,而且与自然和社区共生。因为地球艺术节,当地的经济收入大大增加。
近年来,在中国举办了许多公共艺术项目,如蓝巴国际土地艺术季、成都土地艺术季和蔚蓝海岸土地艺术季。全新的平台和环境拓宽了公共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实践路径,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升级。我觉得这就是公共艺术的魅力。
编辑,文字:宝兴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