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并不孤单。它位于柯伊伯带,伴随着千千数以千计的矮行星以及岩石和冰的碎片。
(图片来源:原图,Paul fleet摄)
相信大家都知道冥王星,一颗叛逆的巨石。几十年来,它一直试图伪装成太阳系家族行星中的一员。直到科学家用更精确的方式重新定义了“行星”这个词,才把它完全排除在太阳系的行星名单之外。
(来源: *** 图片,太阳系结构示意图)
但是你知道吗?冥王星并不孤单。
换句话说,它不仅仅是孤独的,而是拥有10万多个彼此相伴的伙伴,在寒冷、遥远、荒凉的太阳系外轨道绕着太阳转。
(来源: *** 图片,太阳系结构示意图)
这个寒冷、遥远、荒凉的轨道在20世纪中叶以荷兰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的名字命名为柯伊伯带。Gerard是提出冥王星不是空空的,而是它周围有很多天体的猜想的几个人之一,但他认为其他天体在近代(也就是在过去的十亿年里)已经消失了。虽然这种认知现在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但以他命名的柯伊伯带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来源:原图,柯伊伯带猜想)
柯伊伯带与小行星带非常相似,只是它的宽度、高度和物质质量都是小行星带的两倍以上。柯伊伯带最著名的成员是矮行星冥王星。据预测,整个柯伊伯带有超过10万个天体。
柯伊伯带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大约30到50天文单位。而更准确的范围,不同的科学家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不熟悉天文术语的人可能会被“AU”这个词搞糊涂。其实“AU”是“天文单位”的缩写。一个天文单位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所以30 AU意味着柯伊伯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30倍。
除了冥王星,柯伊伯带还有另外两颗矮行星,分别是孕神(豪梅亚,小行星编号136108)、鸟神(Makemake,小行星编号136472),以及数千万颗其他更小的岩石和冰块。虽然我们知道那里有很多天体,但是由于体积小,距离远,我们很难观测到。所以我们猜测柯伊伯带天体不少于100,000个,或者简称为“kbo”,或者更直白的说是“QB1-o”。这不是我编的,但这是个专业术语。
(来源: *** 图片,柯伊伯带代表性天体)
总而言之,柯伊伯带就像一个更大更冷的小行星带。
(来源:原始附图,科学图片库,马克·加里克)
根据大量的数学计算和计算机模拟,科学家大胆推测柯伊伯带是在大行星形成后很久才形成的。当时太阳系中更大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比现在更紧密地围绕着太阳,周围是一群狂热粉丝般的小行星。
它们形成后,木星和土星逐渐转移到离太阳更近的地方,同时通过实验模拟,一点点附加的引力最终导致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到离太阳更远的轨道。稍微模拟一下重力就能带来这些效果,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巨行星开始移动时,连锁反应有多大。
(来源: *** 图片,柯伊伯带猜想)
当天王星和海王星漂离太阳母亲的怀抱时,它们的引力可能会使一些天体完全脱离太阳系,成为在浩瀚宇宙中独自游荡的孤独旅行者。但仍有一些天体顽强地与引力抗争。他们虽然被那些巨行星引导着向外迁徙,却在太阳系的最外层找到了避难所,在稳定的轨道上被遥远却牢固地束缚在太阳系的战车上。现在,它们安静地独自奔跑在遥远的太阳系外围,仿佛在安静地回忆着它们更加喧闹、活跃、紧密团结的过去。
作者:发现
回到你的内心。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出版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获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