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网记者程孟齐)、海通国际8月25日盘后公布中期业绩,港股IPO“一哥”交出了靓丽的“中考”答卷。
半年内,海通国际营收38.35亿港元,同比增长9%;同时,净利润翻倍至10.81亿港元,创5年新高;手续费收入也创下5年新高,达到16.58亿港元,同比增长39%。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通国际总资产1354.71亿港元,净资产287.90亿港元。同时,董事会考虑每股9港元的中期现金股息,年化股息率由去年同期的4.28%增至7.76%。
上半年成绩单亮眼,海通国际的业务转型升级方向也可以从连续三年的半年报中观察出来。连续两年收入增长的业务是企业融资和资产管理。其中,企业融资已成为海通今年上半年收入居前的业务,资产管理连续两年在五大业务中增幅更大。
收入减少更大的业务是机构客户,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2021年同期修复。兵家必争之地财富管理业务2021年上半年收入较2020年同期下降14.33%,较2019年下降19.71%。投资收益方面,收益和占比波动较小。
IPO承销继续居香港之一,稳坐“一哥”宝座
海通国际IPO中的“一哥”之名,来源于其优秀的企业融资业务实力。
从业务来看,企业融资半年收入11.09亿港元,连续两年增长后首次成为海通国际创收业务之一,也让海通国际成为“IPO一哥”。2020年和2019年上半年,企业融资业务在创收方面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2020年,海通国际在香港承销51个IPO项目,位列香港IPO承销榜之一。彭博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0年10月,海通国际参与的IPO项目累计数量居港市场首位。海通国际将继续发挥尖子生的实力,在值得高分的科目上交出辉煌的成绩。2021年上半年,公司融资业务手续费收入7.98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其中承销及配售佣金收入6.88亿港元,同比增长48%。在此期间,海通国际参与承销了22个香港市场的IPO项目。根据HKEx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成功IPO的有4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4%,增加了127%。
2021年上半年,IPO数量有所减少,但融资额增加了一倍多。海通国际保持了与今年市场相对应的市场份额和收入增长。彭博数据显示,海通国际在香港市场承销项目数量和承销金额均排名之一,在项目数量上市场份额超过48%。
资产管理业务:连续两年快速增长
海通国际另一项收入和占比连续两年增长的业务是资产管理。
半年报显示,期内平均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10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费及业绩费收入为2.71亿港元,较2020年增长76%,较2019年增长146%。
海通国际资产管理旗下的多只基金持续提供稳定优异的长期回报。根据理柏的基金排名,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通国际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下的“海通环球多元化基金”在过去五年录得99%的累计回报,在同类基金中排名之一。
机构客户和理财业务面临转型和调整
2021年上半年,海通国际的机构客户业务收入为9.43亿港元,同比增长11%,主要是因为手续费收入同比上涨超过50%。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16.58亿港元的机构客户业务收入下降超四成。
在私人财富管理方面,海通国际凭借其强大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研究 *** ,走在香港中资券商的前列。今年7月,私人财富管理团队搬入国际金融中心,8月迎来全球家族办公室业务。动作频频,显示了海通国际抢占企业家财富整合传承市场的决心。
2021年上半年,海通国际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为8.4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值得一提的是,私人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达5.24亿港元,占财富管理业务总收入的62%。高净值客户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财富管理是海通国际近年来在年报中多次提到要重点关注的业务。其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目标分为两类:零售客户和企业家。零售客户的目标是利用最新的金融技术促进在线交易平台的快速发展。高净值客户的目标是努力成为企业家的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最近几个月,私人财富管理的新趋势反映了海通国际在俘获企业家芳心方面的努力。
此外,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完成发债项目136个,其中绿色和可持续发债项目27个,绿色债券融资金额达79.7亿美元,项目数量和融资规模较2020年全年增长一倍以上。还援引来自彭博的数据,中国和香港绿色债券发行市场,海通国际在项目数量方面排名第二。
凭借在可持续金融和ESG实践方面的出色表现,海通国际于2021年初被MSCI从BBB升级为A,成为全球投行ESG实践的领导者。
中资券商国际业务六家上市子公司临时解答
随着中资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半年业绩排队“交答卷”,各公司业绩和特长逐渐显现,有了清晰的图景。
随着金融开放格局的不断推进,外资银行扩大了中国市场的规模。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券商在海外资本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香港,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资金融机构在香港的表现。
港资券商凭借在本地市场长期深耕的优势,从初来乍到时的默默无闻,走到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最前沿。截至今日,在港股上市的中资证券公司6家国际子公司全部公布了半年业绩,海通国际以38.35亿港元的半年收入排名之一,国泰君安国际和交银国际为第二名的公司,半年收入分别为25.13亿港元和11.9亿港元。
这不是一场单纯依靠数字的比赛。在数字之外,长期观察者更想看到的是各家公司的深厚功力和绝招,以及中资券商在香港的国际业务子公司如何凭借多年的本地积累和海外创新,发挥所长,激发潜力,为中资券商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中期回答,海通国际表现不错,拿到了香港上市子公司之一名。但从各项业务中也能看出香港券商子公司转型任务的艰巨和创新突破的难度。如何发挥业务优势,修补短板,通过结构优化实现大增长,从而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竞争力,是每个海外券商子公司面临的困难。谈及对2021年下半年的展望,海通国际表示,随着疫苗的进一步推广,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展开。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作为一家立足香港、面向全球的中资投行,将继续改善收入结构,控制杠杆规模,加强风险管理能力,以稳健的业务模式应对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立志成为中国名的世界级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