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使用兽皮作为普遍等价物的货币,在史书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孟子·梁·王辉下》有“昔王住村,帝侵之,尽以皮币”之说。
到汉武帝第四年(公元前119年),制成了一种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当时规定正方形边长一尺的白色鹿皮,四面用精美的花边装饰,规定其价值相当于40万元。它被要求在重大仪式上,皇室王子必须用它作为礼物。这样一来,白鹿皮虽然不是真正的货币,但具有信用性质,可以算是“大钞”。但他毕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纸币的先驱”!
在中国,使用兽皮作为普遍等价物的货币,在史书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孟子·梁·王辉下》有“昔王住村,帝侵之,尽以皮币”之说。
到汉武帝第四年(公元前119年),制成了一种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当时规定正方形边长一尺的白色鹿皮,四面用精美的花边装饰,规定其价值相当于40万元。它被要求在重大仪式上,皇室王子必须用它作为礼物。这样一来,白鹿皮虽然不是真正的货币,但具有信用性质,可以算是“大钞”。但他毕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纸币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