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什么
清晨,红日缓缓从群山间升起,曦光洒向北部战区海军某场站整齐停放的战机。
作为该场站警卫连岗哨领班员,下士冯生虎正带着两名副哨在停机坪上巡逻。
“101、104、105,立即前往预定位置,开展场区警戒!”对讲机里传来一段急促的指令,冯生虎神色严肃,迅速指挥副哨检查武器装备。伴随着绿色信号弹冲入云霄,一个个身影在机场穿梭,为战机做着起飞前的准备。
该新型战机,是冯生虎和战友每天守护的对象。在他们心中,战机飞向魂牵梦萦的海天,寄托着他们的壮志豪情。
自该型战机列装以来,一茬茬连队官兵在山间眺望,守候着它跨过日升月落、穿越风霜雨雪。在这一岁岁的守望中,他们写下了属于警卫连特有的军旅青春。
“既然下了连,就要扎下去、沉下去”
敬礼,卸枪,接枪,查验子弹。
一连串熟练有序的动作后,两班哨兵完成交接。上一班领班员、上等兵耿远鑫走出岗亭返回连队。群山之间,夕阳之下,战鹰整装待发。引擎轰鸣阵阵,战机不时从空中呼啸而过。
耿远鑫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目睹战机飞行训练时的场景。当时,仍是列兵的他在哨位上给自己定下目标:“我一定要在这里干出个样子来,当一个好兵。”
“我以为值夜岗就像熬夜一样简单,现实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下连后,耿远鑫几乎每晚都有一班夜岗。没多久他便有了大大的黑眼圈,并且开始轻度失眠。
“既然下了连,就要扎下去、沉下去。”耿远鑫咬咬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
群山环绕的停机坪,一年四季都比山外低大约10摄氏度。每到入冬的夜晚,不论官兵怎样“全方位”包裹,刺骨的寒风见缝插针地钻进鼻腔、袖管和脚底,让人全身受冻。
“当兵前我很少穿秋裤,露脚踝是常态。”一个冬日凌晨,耿远鑫冻得嘴唇泛白。领班员发现不对,一摸他的裤子,发现他只穿了单薄的作训服,连一件厚衣物都没加。领班员刚想批评,却发现耿远鑫不停打哆嗦,只能赶紧将自己的护腿和棉衣脱给他,带他围着停机坪慢跑,直到身体热起来。
自从领教了停机坪的冬日严寒,每次上岗前,耿远鑫都老实地穿起厚衣服。当了领班员后,他也开始把检查新兵穿着当成上岗前的固定动作。
夏日的场区里,山间的雾总是裹挟着风突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每一寸被白雾笼罩的土地,都弥漫着冰冷的湿气,能见度基本低于10米。
浓雾将单衣打湿,粘在身上让人很不舒服。正在领班巡逻的二级上士王鑫嘱咐另外两名新兵:“一会儿下哨了,都把衣服挂好晾起来,不然早上起来潮得没法穿。”
“放心吧分队长,我们都熟。我新买的蜂蜜面包片,一会下哨我烤出来,你尝尝我手艺!”
“分队长,下哨了请你尝尝我买的速食米饭,梅菜扣肉的,微波炉打10分钟就好!”
两名新兵天马行空的话题,让王鑫哭笑不得,也引发了他的感慨。
这些年,他们上哨的方式从两条腿步行,变成了骑自行车、骑电动车;连队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比如宽大轻薄的智能屏幕、画质清晰的激光电视、年轻战士喜欢的游戏机……
最令王鑫感慨的,还是哨兵配餐间的变化——烤箱、冰箱、微波炉、电磁炉一应俱全;水饺、鸡蛋、酱料、方便面琳琅满目。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哨兵的“补给站”,为大家在停机坪上战斗的夜晚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年复一年,每当春日降临山野,飞行场区的草叶总会钻破坚硬的土壤,绵延出青翠的生机。警卫连的这群年轻人就像一粒粒种子,不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落地生根、蓬勃生长。
“它看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它面对的,就是我们面对的”
夜幕低垂,停机坪沉寂得只能听到风声。一架架战机与肃穆夜色融为一体,像是一个个起伏的山丘。
机翼下,下士张宇航正紧张地带队巡逻。身旁两名新兵不时向他汇报着周边的情况:“报告班长,停机坪后方草坪中未见人员活动轨迹”“报告班长,机场视野通透良好,未见人员车辆进场”……
“继续加强警戒,不要放松警惕。”张宇航回答。
天黑之后,张宇航跟随连队指令进行了3次演练,现在轮到他担任领班员。此时此刻,距离他晋升下士、接任班长刚过去1个月。
走在熟悉的停机坪上,张宇航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这或许就是战斗的感觉,就是战场的味道。
今天这场演练,源于不久前的一次夜间飞行训练。塔台发现场区上方出现不明发光物,怀疑是无人机,要求相关单位前往甄别处置。
虽然甄别后确定并非无人机,但连长在军人大会上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让张宇航时刻不敢忘记:“如果真是无人机怎么办?真的以为不会打仗吗?”
“站住!口令!”
伴随着演练展开,官兵们发现异动,立即对现场进行处置。支援分队赶来抓捕时,抱头蹲地的“歹徒”突然用匕首“伤害”了一名队员,张宇航迅速举枪将其制服。
“要是搜身的时候仔细点,他不可能得逞。下次一定要做得更好!”张宇航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完成得不够完美,“我必须把战场情况想象得更复杂、更恶劣,这样才能保证胜利。”
上等兵宫越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来到警卫连,成为一名平凡的哨兵。第一次上哨时,宫越脑海中一幕幕闪现着影视剧主角突袭警戒哨的情节。宫越把枪握得更紧,心中生出一丝失落:他也想做自己的主角,不想成为别人的配角。
每次完成交接,宫越站上哨位后,周围的一切归于安静,只有沉默的战鹰静列身旁。
什么是寂寞?也许此刻就是最好的注解——山野寂寥,哨位不眠,哨兵不眠。
无论晴日还是雨雪,宫越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度过:起床、训练、开饭、上哨、休息……当所有新鲜感都消磨殆尽,他第一次感到了疲倦。
“我听在陆军当兵的老乡说,他们训练能打火箭筒呢”“现在飞机倒是天天见,可是我们只能在哨位上看着”……休息时间,听着新兵们的议论,宫越陷入沉默。
那次上哨,宫越向领班员章磊倾诉了自己的困惑。
章磊反问他:“你见过祖国的万里海疆吗?你见过对手的飞机战舰吗?”
宫越摇头。
“我见过。”章磊的目光异常坚定。“此时此刻,我们日夜守护的战机,正护卫着祖国万里海空。它看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它面对的,就是我们面对的!”
听着这一席话,宫越第一次感到,他与朝夕相处的战机如此贴近:“从此以后,我甘做配角。”
群山默然见证,战机遨游云霄的行迹,镌刻着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航程。警卫连的年轻人,就像群山背后的青岩,因为知道战鹰前行的方向,他们甘愿俯身为石,为它铺就仗剑海天的大道。
“我在连队吃过苦流过汗,找到了价值所在,心也就留在这里,离不开了”
再一次站上哨位,对着新兵传授执勤经验,中士章磊感到一丝尘埃落定的圆满。
几个月前,还是下士的章磊服役期满,迎来了军旅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说实话,当时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留下,所以必须做两手准备。”他说。
那些天,班长章磊带着副班长孙希鹏整天泡在训练场。他把装备容易出现的故障、训练要注意的问题一股脑倒出来,灌进孙希鹏的脑袋里。
“万一我要离开了,能为连队留下什么?”在章磊心中,这几年学到的专业本领,就是最好的答案。
章磊依然记得,18岁刚来这座营盘时的心情。那些寂寞的时光就像一只只蚂蚁,时不时抓挠着他的心,也让他产生过退却的念头。可不记得从哪天开始,他慢慢适应了警卫连的生活,爱上了战机的轰鸣和它划破天际的航迹。
在服役第3年,章磊当上班长,也正式成为一名领班员。他开始用从未有过的审慎目光,一寸寸观察这片已经走过千万遍的警戒区。
下士服役期满,章磊要面临走与留的抉择。父母劝他回家,担心他的腰不好,不适合继续站岗;朋友也劝他退伍,觉得部队太辛苦,不如外面自由自在。听着这些声音,章磊动摇过,但最终,他还是递交了留队申请书。
“我在连队吃过苦流过汗,找到了价值所在,心也就留在这里,离不开了。”章磊说。
警卫连里,许多人都和章磊做出同样的选择。人人都知巡逻累、站岗苦、执勤难,但来到这里的人,却往往舍不得离开。
那天凌晨,我查完哨回来查铺,发现已经卸下军衔肩章的上等兵刘闯正坐在床头,凝望着窗外。主干道两侧,路灯光束穿过静寂夜色,映进了屋内。
后天一早,刘闯就要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刘闯告诉我,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刘闯2020年入伍,虽然兵龄不长,却是能力过硬的执勤标兵,训练时总是冲在前面。他曾因为报错口令受到班长批评,也曾因为处置特情及时而获得表扬。在刘闯心中,他的灵魂早已和日夜守护的战鹰绑定在一起。但由于未完成学业,他不得不离开部队,返回学校继续读书。
“早点睡吧,明天给你们准备个惊喜!”我对刘闯说。
早上9时,连队通知即将退伍的人员集合。刘闯和几个同年兵来到军容镜前,从头到脚把自己整理了一遍。随后,他们出门登上大巴。
大巴缓缓向前行进,到了停机坪依旧没有停下,最终来到一架飞机侧面。舱门前,一位地勤战友已经等候多时。
看着眼前这一幕,刘闯情不自禁拍了下身边的战友赵奕然,激动得手指都有些发抖。
登上舷梯,走进机舱。听着地勤战友的介绍,刘闯一行人好奇地打量着里面的一切。参观的最后,地勤战友问他们:“还有没有其他想看的?”
几个人相互对视,赵奕然问了一句:“我们可不可以透过舷窗看一看外面?”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们围在小小的舷窗旁边,争相向外张望,仿佛窗外不再是那片他们日夜瞩望的熟悉风景。
“指导员,这一次,我好像真的看到了天空和海洋。”上等兵陈奥龙回过头,不知何时已红了眼眶。
回去的路上,气氛有些沉闷。刘闯问赵奕然:“明天我们就要离开了,有什么想说的吗?”
“上完学,我还回来当兵!”赵奕然坚定地说。
“我也是。”刘闯笑着回答。
图①:北部战区海军某场站警卫连哨兵在停机坪执勤。
图②:警卫连官兵开展擒敌拳训练。
图③:警卫连官兵在图书室读书学习。张洋摄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