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自助婚姻登记终端在某省多地进行试点。新人完成身份证扫描、人脸识别、录入信息、审核等步骤后即可领证。最快只需要5分钟。此举引发公众热议。应该如何看待这项便民措施的出台?本期“声音”版摘录部分观点,与读者共同探讨。
婚姻还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
自古以来,婚姻就被视为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大事。《礼记》记载了婚姻的六个步骤:纳色、问名、纳财、纳征、问期、迎娶,可见古人对婚姻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仪式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和简化。但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希望还是和以前一样,还是希望这个特殊的时刻通过仪式感被赋予不一样的意义。
法国童话《小王子》中说:“所谓仪式感,就是让某一天不同于其他日子,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但是,在结婚领证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之前都觉得力不从心。现在,就要省略这种简单的人工审核流程,搬到方便但不那么温馨的自助终端上。势必会让更多的人觉得进入婚姻就像“拉证”一样简单,从而进一步缺乏对建立婚姻关系神圣意义的感知。
如果说举行婚礼是一种向家人朋友广为宣传,收获祝福的社交仪式,那么登记领证就是更为庄重的法律仪式。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来看,婚姻登记是国家公权力对双方婚姻意愿和行为的确认,既是成立婚姻的特殊形式要件,也是唯一的形式要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领证甚至比办婚礼更重要。那么,在结婚登记过程中增强仪式感,也有助于两夫妻更深刻地认识到,从现在开始,他们不仅要一起看世界的繁华,还要一起分享人生的风雨。
北京马跃
以 *** 服务提升婚姻神圣感
冲动结婚,想在哪里结婚就在哪里结婚,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时的状态。这种热情确实是婚姻所必需的,但也容易因为思想不成熟,对婚姻的认识不到位,给以后的生活埋下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民政局开始尝试婚姻登记过程中的宣誓发证仪式,目的是通过将结婚的重心从“婚礼”转移到“领证”上来,让新婚夫妇认识到婚姻的合法性、严肃性和神圣性,让这一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更加庄严和温馨。这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20年9月,民政部和全国妇联在此前各地试点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期婚姻家庭辅导教育的指导意见》。他们还表示,将探索将认证仪式引入婚姻登记流程,实现认证常态化。通过指导婚姻双方宣读他们的结婚誓言并获得结婚证,他们将在一个庄严而神圣的仪式上宣布结婚。这也说明民政部门和妇联也期望通过增加婚姻登记的仪式感,让当事人意识到婚姻家庭中所涉及的责任。
因此,如果引入自助登记终端,将负责审核登记的工作人员解放出来,投入到认证仪式的筹备和举办以及婚姻家庭咨询教育的开展中,那么这种引入可以说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宁夏紫鹃
可以有效分担挂号窗口的压力
结婚登记前,经过初审、受理、审核、登记等程序,至少需要15分钟。尤其是在情人节等特殊日子,结婚登记窗口会排起长队。如今,借助技术进步,自助登记终端可以大大提高登记服务的效率,进一步分担登记窗口工作人员的压力。
在我们这个更注重人情往来的国家,普通人一直很重视婚礼的意义。通过精心准备婚礼,与亲朋好友分享喜讯,其实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至于奢华的婚礼会导致浪费,如今节俭的婚宴成为时代新潮流,新人们可以举办简单而不简单的婚礼,或者用其他方式纪念这个特殊的场合。更何况,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每天都是情人节,何必在意有没有登记这一刻的特别仪式。
河南周亚军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