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后出师表的翻译: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公元181年,卒于234年,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睿才星君”。他的才华和智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他的军事智谋和政治治国能力。
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蜀汉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因为魏国的军队对蜀汉进行了多次侵袭。为了稳固国家和保卫家园,诸葛亮发表了著名的《后出师表》,这是一份他的政治遗嘱,也是一封表达他内心情感的文学杰作。这篇文章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对蜀汉未来的期望,也是他生平的最后一份重要文献。
以下是《后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由他人也。
翻译:
臣子孔明言道:先帝创立事业尚未成功就英年早逝,如今天下陷入三分割据之局,益州遭受巨大压力,正是危机四伏之秋。然而,作为侍奉君主的臣子,我们没有停止内部的努力,作为忠诚之士,我们毫不犹豫地为国家去奋斗,这是为了继承先帝的伟业,也是为了回报陛下的恩宠。
我诚恳地建议陛下要开明圣听,传承先帝的遗德,不要过于谦虚,否则将会辜负了先帝的期望。宫廷内外的事务都应当统一,处罚与奖赏都应当公正无私,不应存在差异。如果有人犯下罪行或者表现出忠诚善良,应当由司法机关来判定他们的刑罚和奖励,不应该由他人来决定。
原文: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翻译:
我认为宫廷内的一切事务,无论大小,都应该征求意见,然后才能执行,这样才能弥补不足,有所扩充。将军向宠,他性格温和平等,对军事了如指掌,我曾经试用他于过去,先帝称赞他为“能将”,因此众人一致推荐宠担任督军一职。我认为在军营内的事务,也应该征求他的意见,这样必能使阵地井然有序,各个层次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原文:
愚以宫中之事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翻译:
我认为宫廷内的一切事务,无论大小,都应该征求意见,然后才能执行,这样才能弥补不足,有所扩充。将军向宠,他性格温和平等,对军事了如指掌,我曾经试用他于过去,先帝称赞他为“能将”,因此众人一致推荐宠担任督军一职。我认为在军营内的事务,也应该征求他的意见,这样必能使阵地井然有序,各个层次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
原文:
若有不听者,其自备处分。望陛下扶持诸葛,使中道可守也。
愚以为将军不必厌难,盖因能而使之也。愚以为故托之而委之,事不可纵,姑息于人也。
翻译:
如果有人不听从命令,应当自己承担相应的处分。我希望陛下能够支持诸葛亮,以保卫中道。
我认为将军不必感到疲倦,因为他有才能,应该得以施展。我认为应该将责任托付给有能力的人,但不可放纵,也不可纵容他人。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为蜀汉未来发展提出的重要建议,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份政治文献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杰出智慧。这个翻译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他对蜀汉的贡献,希望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