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727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家具测评网专业测评] “智能床垫”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手动调节床垫,用户通过感觉来控制软硬包;另一个可以自动调节。系统根据人体工程学和大数据,针对用户的体型和睡姿,调整软硬、包裹和压力值。交互性强,所以被称为AI床垫,还支持手动调节。此次测试的慕思T10AI智能床垫属于后者。
全自动感应:肩、腰、臀可分区调节,夫妻独立支撑。Mu T10AI智能床垫内置三个压力感应气囊,可以分别调节人体肩部、腰部和臀部的支撑感。所以这款床垫具有传统三区支撑床垫的优点,针对身体不同部位提供针对性的支撑。
不同的是,在传统的三区床垫中,支撑的感觉是固定的,而在T10床垫的三区中,压力值、重量、身体弯曲等。可以对相应零件的进行扫描检测,从而进行调整,实现量身定制的支持。
此外,床垫还在左右两侧独立支撑夫妻,克服了夫妻体型差异大的问题,兼顾夫妻双方的舒适性。
通过用户的手机APP控制。界面非常清晰。进入后会看到两个部分:睡眠报告(左右)和“睡眠感调节”。睡眠报告需要连续保持睡眠状态4小时以上,第二天才能生成报告,所以本文只测试睡眠调节的功能。
智能调节测试:适应性好,对腰臀支撑充足。先试试智能调节模式↓
测试者身高170cm,体重68kg。上去操作APP,床垫迅速开始扫描他的身体,先软化再逐渐变硬,直到达到系统设定的理想压力值,也就是32倍速↓
整个调整过程温和舒缓。调整后,手机上会显示支撑硬度。躺下时,床垫对测试者肩部、腰部和臀部的支撑硬度分别为95、100和95。
此时臀部和肩部包裹适度,没有压迫感;腰部支撑力强,紧贴床面,有撑起的趋势。显然,在智能调节模式下,床垫加强了对脊椎的保护。
翻身时,床面有柔和的弹跳,对人体做了适当的缓冲,避免生硬,也带来了慵懒的睡眠氛围。如果你喜欢“支撑大,手感软”的床垫,那么智能调节模式就很好。
测试者由直立躺改为侧卧,床垫根据测试者的身材进行调整:肩、腰、臀的支撑硬度分别为100、120、100,比直立躺时略高。
为了适应测试者宽阔的肩膀,避免肩膀过度陷入床垫,床垫自动增加了肩膀和臀部的硬度,达到了和躺下时一样的睡眠感和压迫感,既丰富了支撑,又方便了手脚的运动。
整体来看,在智能调节模式下,床垫与人的互动性较好,对人的体型和睡姿比较敏感。这个模式还有一个非常灵活的用法——如果你不想床垫一直被调节,你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睡姿,先用智能调节模式调节,然后关闭智能调节模式。舒适度还是可以保证的,夫妻两人可以同时做到这一点。
精准调整测试:全身减压,适合深度睡眠。精确调整模式需要更精确的个人数据输入。测试者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年龄后,肩、腰、臀硬度分别调整为60、80、60。
两种模式下的支持数据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睡眠感受上的差别也很明显↓
整体的睡眠感觉很温柔,解压效果比智能调节模式下要好。单词“身体拉伸自然水平”,支撑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
从肩膀到大腿,都是慵懒的,大面积的包裹,让人觉得很有安全感。适合不容易入睡,睡一小会就醒的人。
如果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肩颈疲劳,建议使用精准调节模式。可以保护肩膀减压,长时间侧睡肩膀也不会僵硬。
略带Q感的加厚舒适层,翻身时能明显缓冲膝盖,对跑步后腿冷或膝盖酸痛的人比较友好。
对比两种模式:智能调节模式腰部支撑强,翻身方便,更适合喜欢大支撑或者好动的用户;精准调节模式强调“助眠”,减少身体麻木。在身体非常疲劳的时候,比如高强度运动后,也推荐这种模式。
手动调节测试:兼顾个人习惯和科学睡眠
Mu T10AI智能床垫的手动模式其实是AI系统的一部分。肩、腰、臀三个硬度数据是相互关联的。当你调整其中一个时,另外两个数据也可能发生变化,这意味着系统正在自动平衡,以确保合理的支持。
其实智能调节模式和精密调节模式完全够用。如果你喜欢特别软的体感,可以在手动模式下点击“一键最软”。这时候床垫形成一个超大的拥抱,也适合怕冷或者比较瘦的人。
摘要虽然AI床垫是个新生事物,但是慕思T10AI智能床垫是经过多次系统升级的成熟产品,和智能手机是一样的。即使不是最新款,以后还是可以升级的。如果你是技术控,或者夫妻双方体型体重差异较大,可以一试。或者你的体重波动很大,比如你在减肥,或者你在稳步增重……你也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