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年的集中联合攻关,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专家3日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重污染成因已基本明确。
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污染排放强度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副主任张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导致单位土地面积耗煤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钢、焦炭、玻璃、原材料等的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80%的大宗物资由柴油货车运输。
从时间分布来看,受供暖影响,秋冬季一次细颗粒物(PM2.5)、有机碳、黑碳等组分月均排放水平是非供暖季的1.5至4倍,而保定等散煤量大的城市上述污染物排放水平更高。
重污染的原因:
不利的天气条件导致污染迅速积累。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处太行山东侧的“背风坡”和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削弱了该地区秋冬盛行的西北季风的作用。“弱风区”特征明显,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在当前高强度排污的背景下,一旦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极易产生局部累积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的污染程度受整个区域传输的影响,年均贡献约为20%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