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日本料理,大多数人能想到的是寿司、拉面、蛋包饭等等。其实日本料理是一个庞大的品类,它和中餐、西餐一样,形成了独特的吃法。
在日本,传统的日本料理也被称为“日本料理”。然而,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料理已经改进了许多次。现在,普遍认为日本料理不仅包括“日本料理”,还包括“日本洋料理”。
也就是从国外引进,经过本土化改良的食物。不过日本人饮食更大的变化其实是放弃了传统的无肉政策,吃肉喝牛奶。
日本饮食习惯的改变不仅改变了世界饮食文化,改变了日本国民的体质,对日本的崛起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日本:崇尚清淡的传统和美食。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等级社会。在古代日本,人们的生活习惯主要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唐朝和明朝。
佛教在唐代传入日本后,几乎成为日本的国教。虽然日本有神道教和民俗信仰,但佛教对日本人的影响无疑是根深蒂固的。
其中,佛教讲究简朴、不喜荤腥的饮食习惯也在日本传播。“石怀料理”是日本料理的主要分支,最早起源于日本僧侣。
由于日本佛教徒崇尚轻逸和禁欲主义,所以他们在禅定时经常不吃不喝,饥寒交迫。于是,和尚们把石头加温,抱在怀里,贴着肚子,抵御饥寒。
这就是“石怀”这个词的来源。后来,石怀菜越简单越好,就是为了继承这个传统。
虽然以石怀料理为代表的传统美食在日本文化中充满了禅意,但对普通民众来说并不是很友好。
古代日本,经济不够发达。 *** 有明确的禁令。虽然可以钓鱼,可以适当吃海鲜,但是不能吃任何岸上的肉,包括猪肉、牛肉、鸡肉等。
这条禁肉令自去年二年(675年)颁布以来,在日本流传了1000多年。导致日本国民体质一直很差,国民平均身高只有1.5m左右,因此得名“东洋矮子”。
明治维新:天皇带头改革明治维新的几十年间,整个日本,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这股“西学东渐”的浪潮,在饮食方面,日本逐渐开始向西方学习,与西餐融合创新。
率先提出改变日本传统禁肉的是明治维新后日本新教育改革家、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年轻时曾游历欧美,对欧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有着深刻的了解。
回国后,正在经历剧烈社会变革的福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自己的国情相结合,开始尝试在日本创办近代教育。
他借鉴西方思想,创办庆应学校,努力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这是现在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大学的前身。
虽然福泽谕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在教育方面,但他也为日本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做出了巨大的推动。
1870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肉的理论》,详细叙述了他曾经患过痢疾,后来靠喝牛奶吃肉逐渐康复的事实。
在此之前,虽然日本有少部分人在欧美的影响下开始尝试吃肉,但是吃肉喝牛奶的行为仍然被认为是低俗的,不被普通大众认可。
福泽谕吉在文章中指出日本人普遍身材矮小,正是因为多年不吃肉,营养发育不良,导致体力不支。
所谓“不宜杀”更是无稽之谈。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捕鲸捕鱼的传统。吃鱼和吃肉有什么区别?
也许是因为这篇文章触动了当时还年轻的明治天皇,也许是因为天皇本人认识到了日本国民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身体缺陷。
1872年,20岁的明治天皇终于给御厨下了一道命令。从那一年开始,皇帝开始带头吃牛肉。这是日本史无前例的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经过天皇的“亲自表态”,日本终于掀起了一股吃肉喝牛奶的时尚。“吃肉不丢人”的观念逐渐被大众接受。
虽然日本人仍然很少吃大牲畜,但普通家禽和猪肉已经逐渐普及。短短几十年间,当时困扰部队很久的脚气病逐渐消失。
而日本国民的身高也从明治初期的1.56米左右增加到了1.7m 显著效果并不明显。日本人体质的提高,自然会有助于日本果实的提高,尤其是军队的战斗力。
值得玩味的是,最早提出吃肉思想的福泽谕吉,也是近代之一个提出军国主义的日本理论家。
他写了40多篇鼓吹侵略中国的文章,其中设计了包括占领朝鲜、吞并台湾省、占领东北三省等战略构想。
从日本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似乎已经得到了证实。这样看来,福泽的“肉令”值得玩味。
现代日本料理:兼收并蓄与创新。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饮食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
除了很早就日式化的中国菜,还有风靡欧美的炸猪排、唐洋鸡块、风靡东南亚的咖喱饭等。,逐渐被日本吸收,催生出全新的日本料理。
比如开头提到的寿司、拉面、蛋包饭,只有寿司才是真正的传统和美食,而拉面其实来自中国,蛋包饭来自法国。
大河民族一直被称为“善于学习的民族”,甚至在饮食方面,也是名副其实。然而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传统和美食似乎又焕发了新的力量。
事实上,崇尚清单的日本传统料理理念非常适合两个人的私人晚餐。同时,和氏璧所蕴含的禅意和淳朴气质令人回味无穷,越来越受到高端商务人士和爱好者的喜爱。
随着纪录片《寿司之神》的全球播放,日本将工匠精神与饮食文化完美结合,[/s2/]重塑了二战后的日本民族气质。
逐渐改良的日本料理,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兼收并蓄的态度,在世界美食之林中获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文/南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