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头条#
十堰的主要山川
十堰的宜居绝不是因为空来的风,这和他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但是,旱涝等自然灾害仍然频繁发生。所以一定不能因为“宜居”而大意。
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09度29分至111度34分,北纬31度30分至33度16分。地处秦巴山区中段,汉水流域中上游。“西控秦蜀,东守唐邓,南使荆襄,北接商洛”,是“楚蜀咽喉之会,为国之重器”。境内山汉环绕,溪水湍急,怪石嶙峋。全市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73%。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4%。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起伏较大。大巴山从渝陕交界蜿蜒而下,进入十堰地区,形成多座高山,更高的是竹溪丛平山,海拔2680米,更低的是丹江口市潘家岩,海拔仅87米。根据海拔和形状特征,整个城市的地形大致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高山、中山、低山、丘陵、丘陵和平原。
十堰山川相间,河流众多。境内有大小河流2460多条,全长约17万公里,均属汉江水系。
汉江是十堰境内的过境河流,从陕西省白河县进入十堰地区郧西县,流经郧县、丹江口市,出潘家岩,全长216公里。汉江在石岩地区的主要支流有仙河、钱进、天河、屈原、杜鹤和神族。堵江是汉江更大的支流,全长338公里。自西南向北流经竹溪、竹山、房县、云县及市区,在云县廖瓦乡汇入汉江。
十堰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酷暑,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气温下降快。地形复杂,东西不同,南北不同,小气候丰富。由于高低悬殊,形成了明显的垂直气候。全市大部分地区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15℃左右,冬季平均气温2℃~5℃左右,极端更低气温-17℃(1997年1月30日发生在房县);夏季平均气温25℃~27℃,极端更高气温43.4℃(1966年7月30日出现在竹山县),为湖北省更高气温。全区无霜期在300-25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因为降水集中,经常发生旱涝灾害。
影响十堰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有:之一,湖北省是内陆省份,十堰是全省离海最远的地区。夏天的时候,东南风在这个城市已经成了强弩之末,而西边被山挡住,西北夏季风也难以进入。这个地区日照时间多,降水少,经常发生干旱。
比如1995年,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684mm,干旱严重;二是本市西北有秦岭作屏障,东部有丘陵、丘陵,减缓了冬季冷空气流动的力量,所以气温高,有利于亚热带树木越冬;第三,由于山地高差悬殊,从山麓到峰顶,气候从亚热带向亚寒带的垂直变化显著。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100米气温下降0.5~0.6摄氏度。
十堰四季分明,风景秀丽,是不可多得的宜居之地。然而,不应低估频繁的自然灾害。(杨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