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山相对(两岸青山相对下一句是什么)
01
诗人的“之一次导游”;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盛唐诗人中,李白是之一号旅行家。
25岁那年,他独自离开蜀国,“仗剑报国,辞亲远游”,在大唐的疆域里,任性地开始了自己的徒步计划。
李白足迹遍布新疆、甘肃、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贵州、北京、重庆等18个省、市、自治区。他去过206个县,爬了80多座山,参观了60多条河流和小溪,20多个湖泊。
西去峨眉,东游天台,南抵零陵,北抵幽岩,李白一生总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相当于走完了一次长征。
难于登天的蜀道,庐山瀑布,三峡河流,沿着诗人李白的足迹,唐代的美景被李白描绘得惟妙惟肖。
论打卡数,论行程远近,论才华加持,都说李白是诗人中的“之一导游”。你有什么看法吗?
李白的旅行轨迹来源:PlantData知识图谱
02
所有五座圣山,不考虑距离,
根据我一生中一个不变的习惯。
作为一个重度旅行家,李白一生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名山大川。例如:
在四川江油期间,他走遍了周边的名山古刹;
在湖北安陆期间,他和家人一起住在小兽和白昭山。
在长安时期,他还几次访问钟南山;
在东陆期间,虽然住在任城,但也经常游览泰山。
至于金陵、扬州、惠济之类的地方,他很享受在山川之间游走,很少在繁华却内敛的城墙上羁绊自己的足迹。
李白曾说:“五岳,无远弗届,依我一生一不变的习惯。”(一曲《鲁进山要御史鲁徐州》)
的确,大都市只是李白升官的目标。真正让他心情愉悦、神清气爽的,是城市边缘的名山大川、沟壑林泉。
紫色的薄雾被太阳光照亮,瀑布悬挂在山前。
高高的悬崖绝壁上,仿佛有几千英尺高,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堂坠入人间。
——《望庐山瀑布》
蜀中仙山多,峨眉苗难比。
每周来一次很奇怪吧?
-爬峨眉山
长江像一把巨斧劈开了天门峰,绿色的河水流向这个环岛。
双方的青山对峙难分高下,一叶扁舟款款从天边相遇。
——《望天门山》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上似乎有了行人。
回望山间小路,山峦苍翠,苍茫绿。
-走下终南山,来到胡俟的枕头和碗
四月泰山,石屏御道开通。
神龙过万壑,山沟为之魂牵梦绕。
——《泰山六首(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君子登名山胜水,如见故人,不仅身心愉悦,而且心胸开阔,眼界开阔。
李白一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深受秀丽山水的影响,奠定了他一生热爱自然、漫游山川的基调,也孕育了他自由奔放的性格之根。
诚然,不做大官是他一生的短板,但也正是这些短板,成为了他思考的起点,成为了他献身山川的源泉,从而造就了“旅行家”,甚至成就了他的优秀诗篇。
好在李白脚步走过的地方,山水变成了诗。他走后,诗歌又变成了风景。
他的诗魂与山川同在,活而不朽,经典永存。
03
大唐“自由行”代言人:
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对自由的向往。
对于现代人来说,旅行是一直潜伏在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然而,当我们旅行归来,我们仍然要面对现实生活。
毕竟人总是要生存的,有了当下,才有追求诗歌和远方的田野。
说到旅游,李白潇洒多了。
从25岁离开四川开始,他走遍了全中国,国内能去的地方,他几乎都去过。
能和他比日常锻炼步数的历史名人有司马迁、李道元、玄奘,其次是王大元、郑和、徐霞客、李时珍。
但这些人和李白的情况不同:
司马迁是为了收集史料,
郦道元是研究地理的,
玄奘试图从印度转移佛经,
王大元和郑和有政治任务,
李时珍是来修药典的...
都是为了工作。这是一次商务旅行。
李白没有具体的工作,没有明确的目的。他四处游历,有两句诗句说得很清楚:“此行不是为了鲈鱼鲣,而是为了名山。”
关于李白流浪生活的经济来源,网上一直有激烈的讨论。主要有写诗的稿酬,朝廷的馈赠,朋友的资助等等,这里就不赘述了。
其实旅行就是更好的心态,在没有日程的情况下四处游荡。这样的旅行者一定会从旅行中得到更好的礼物。
不信你看看李白的名作就知道了:
“飞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云出沧海,镜中人来。”
“欣然提笔,撼五岳,以诗为荣。”
“黄河西来昆仑,咆哮千里,直抵龙门。”
都是旅途中的感动现场,成为手边的瑰丽作品。
李白自由行的脚步也因为入朝为官而暂时中止。
这期间,傲娇的李白叫高力士脱下靴子,叫杨磨墨。甚至“天子自称酒仙”……然而在长安,“云要衣装花好看”的美,也掩盖不了一个朝臣生活的苍白。
他旷达的性格,追求自由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一生,注定他永远在路上。
被“还钱”后,他仗剑,喝酒,创作,什么也阻挡不了他放荡的心。
李白的《阳台上的柱子》
李白在《登上梦里的天目山》中写道:啊,我该如何庄重地向那些永远不会被人看到真诚面孔的高官厚禄卑躬屈膝!
在权力与自由之间,李白选择了自由;在苦与乐之间,李白选择了乐;在出生和退休之间,李白选择了退休。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总是被欲望和世俗的标准所束缚,那么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丰富,内心还是会有负担。
人生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
只要心是自由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遇,都可以用一颗平静的心,无所畏惧。
04
最棒的旅行,
这不仅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旅行,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旅行。
虽然李白一生并无大志,但他写诗、饮酒、交友、散步的生活给了他无尽的创作源泉,真挚的友情在他的身上生根发芽。
黄鹤楼旁,深情送别偶像孟浩然(黄鹤楼扬州途中送别孟浩然);
故人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在这柳絮缭绕、鸟语花香的美丽春天去扬州旅游。
帆远,影蓝空,天上只看得见长江。
沙丘门口,与杜甫分别后,思念之情潮水般涌来(送杜甫于沙丘):
如果你想到文莱的水,你会派一支强大的探险队去南方。
到了桃花潭边,我被“范”王伦的淳朴友情(《赠王伦》);
即使桃花潭很深,也没有王伦送走我的爱那么深。
在长安,我遇到了伯乐何,他的慷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酒上两记》):
金龟换了酒地,却忆泪染巾。
在高铭山,与岑参相遇不是什么乐事,相逢有诗有酒(《送岑正君去高铭山》):
岑向门子,雅望到安史。
在嵩山隐居,与袁丹秋一起修行(《活在文丹仇子英的石门》);
曾几何时,域在松阳,与羲皇同眠。
梦游天目山,感叹世事无常(天目山在梦中升腾);
这是人类快乐的一贯方式,万种事物永远像水一样流向东方。
辞别宣州故人,登谢朓楼(《宣州谢眺山庄送别舒云书记》);
从昨天开始,我不得不丢下我和博尔特;
今天更伤我的心。
在流亡的路上,我很幸运地被原谅了,我得以回国。我感到非常高兴(“白帝城的早期开端”):
一大早,我告别了高入云霄的江陵城,远在千里之外,船只有一天。
两岸猿猴的叫声,还在耳边不知不觉地不停啼叫,轻舟已过了沉重的青山。
可以说,李白的山水之旅,也是他人生旅程的缩影。一路上,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把它们变成了色彩斑斓的诗篇。
有人说:旅行有三种境界。
之一,看天地。我们出发去看与这里不同的远处的风景。
第二,遇见众生。我们想看看远方的人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是如何生活的。
第三,看自己。走过了那么多路,看过了那么多风景和人,我们最终想知道的是: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走过天涯海角,经历过世间繁华,看过所有山河湖海,尝过离别的悲欢,褪去所有威武与惊奇,我们终将发现——
旅行的终极意义是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人生是一次跋涉,一次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这是一次冒险和寻宝;泪,也是歌。
一个人,一条路,一个人在路上,心随景动。
勇往直前就好,梦想会带路。有多远,就走多远,把你的脚印连成一条生命线。
“世间有无尽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一览大好河山,唱响天下。李白,一个天才诗人,一个不折不扣的旅行家。
几千年后,我们走着他走过的路,读着他的诗,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优雅的身影...